top of page

專訪 | 香港 | 設計有話說(三) | 香港設計中心 | 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李少君《稼序》|一場以再生農業為主題的特殊晚宴


在完成稼序的時候,甚至在未得獎前,李少君已經在思考自己畢業後所選擇的道路,職業是否必需做設計? 設計其實非常「接地氣」,而其形態又是遼闊多變。設計理論或設計思考其實也可以在生活的其他地方運用到。到design firm/ design studio的工作又是否畢業後的所謂正規出路?設計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為它既自由又無限可能。雖然我現在正在做一份與設計完全沒相關的工

作,但都希望繼續探尋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性。

 

以培育及保留「設計菁英」為目的的「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獲獎者可以遠赴港外著名設計公司工作6至12個月或港外院校進修6至18個月,回港後需貢獻本地設計及創意產業最少連續二年。2023年五大獎項分別選出17位得獎人,均是來自35歲或以下具創意的本地設計師與設計畢業生,獲獎的其中13位得獎者將獲得總額高達500萬港元的財政資助。A。M。POST重點訪問其中三位得獎者:文浩賢的Fashion,or the Enchanting Spectacle of the Code(2023)》詹昫嵐的《The Sweeeet Side (2023)》;李少君的《稼序(2023)》

                                                                                                                                                                 

 

李少君 | #青年設計才俊優異獎 | 《稼序》 | 設計其實非常接地氣,形態也遼闊多變

 

《稼序》萌生自一份有關於再生農耕的project。當時我與groupmate們有機會在3個月裏到理大設計有份參與的再生農田中務農,並協助他們做一些設計。當時在該處務農的體驗很寶貴,亦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習慣有了另類的反思。我們都認同香港的都市人都應該對養育我們的大自然有更深厚的連繫。儘管物理上的連繫或有制肘,但精神上也應該與大自然有更強的共鳴與意識。

 

|「再生農耕」regenerative agriculture作為主題

 

這過程中,我們經歷過很迷失的階段,但我十分感恩師長們的引導與提點,和組員們鍥而不捨,不斷推倒又重來的腦振盪,正是這些種種的經歷才會雕塑出《稼序》呈現於大眾眼前最後的形態。

 

過程中我們其實耗費了最多時間去思考如何讓農業這件事「入屋」。為何一個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香港人,平時生活得好好地,需要關心農業這樣連香港政府都不看待為產業的東西?所以我們想尋找一個切入點是現有的,一個與香港及大自然距離最接近的消費節點。於是一場晚宴就此萌生。



| 我們每天都要進食,習以為常,甚至會去思考我們的進食習慣對世界的影響

 

如果我們可以從我們用膳的選擇,去做一些有意識的消費;或者通過膳食去發現新的角度,認知新的事物。一場用餐體驗,或許會是一個更入腦、入屋的方法去講農業。

 

設計是為了人的生活,這件作品想要達到的目的,以及這些作品可以幫到人的生活的哪一個部分?解決了什麼問題?

 

比起解決一個特定的命題,我認為我們更希望做到的是引起反思;比起灌輸一種特定的意念,能引起人們作自由的思考的效果會更顯著。比起告訴別人應該怎麼做,或許啟發他們去想像自己可以怎麼做會來得更深刻。

 

在我們設計中的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就是一種半到會(宴會餐飲)」的體驗。《稼序》的概念就是在私人屋苑的私人會所宴會廳裏舉辦晚宴,讓參加者以一個步行下樓的距離參與活動,希望藉此提升他們參加的意欲。也許因為這樣,我們獲得評審的青睞,可能看重的是作品的社會性,反傳統的設計媒介的創新性。稼序(2023) – 一場以再生農業為主題的特殊晚宴,透過晚宴菜式與體驗,希望讓參加者認識再生農業及誘發他們對自身消費習慣與環境共處的深層次反思。

 

李少君於2019年攻讀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的傳意設計系,在學習的最後一年,她决定以跨學科的形式,與來自其他設計學系的同學完成畢業作品。

 

文 | 樊婉貞

圖 | 香港設計中心與藝術家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