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專訪 | 香港 | 設計有話說(一) | 香港設計中心 | 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 詹昫嵐《The Sweeeet Side》| 與人類氣候問題環環相扣的生物設計


人類急切的環境污染議題,包括電子垃圾。電子垃圾的化學污染一直污染環境以及我們的食物鏈,當我們沒有正確地回收及處理我們的電子用品時,這些污染其實一早從環境中慢慢滲入我們的生活。要如何有責任心地從循環系統中與自然平等共存,變成了當今人類重要的議題。「生物設計」的領域與人類急切的氣候問題環環相扣。詹昫嵐的《The Sweeeet Side》以生物參與的方式,從回收電子垃圾中製作可食用糖果。

 

以培育及保留「設計菁英」為目的的「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獲獎者可以遠赴港外著名設計公司工作6至12個月或港外院校進修6至18個月,回港後需貢獻本地設計及創意產業最少連續二年。2023年五大獎項分別選出17位得獎人,均是來自35歲或以下具創意的本地設計師與設計畢業生,獲獎的其中13位得獎者將獲得總額高達500萬港元的財政資助。A.M.POST重點訪問其中三位得獎者:文浩賢的Fashion,or the Enchanting Spectacle of the Code(2023)》詹昫嵐的《The Sweeeet Side (2023)》;李少君的《稼序(2023)》。

                                                                                                                                                                

 

詹昫嵐 |#創意智優青年設計才俊特別獎|「The Sweeeet Side」,以生物設計與推測設計作為非主流的項目。「The Sweeeet Side」以生物參與的方式,透過酸性硫桿菌從回收電子垃圾中提取的純銅,製作可食用糖果。

 

人類急切的環境污染議題,包括電子垃圾。電子垃圾的化學污染一直污染環境以及我們的食物鏈,當我們沒有正確地回收及處理我們的電子用品時,這些污染其實一早從環境中慢慢滲入我們的生活。要如何有責任心地從循環系統中與自然平等共存,變成了當今人類重要的議題。

 

|「The Sweeeet Side」的啟發點反省我們對數位世界的推崇和依賴

 

數位世界並非完全虛擬,反之由消耗大量物質性資源所建構的一個世界。觸生世 (Chthulucene) 的世界下,我們依賴電子產品的驅動,但當中電子垃圾的化學污染正威脅我們環境的新殖民主義,虛擬與物質、進化與惡化,彼此縱橫交錯。

 

「The Sweeeet Side」以生物參與的方式,透過酸性硫桿菌從回收電子垃圾中提取的純銅,製作可食用糖果。電子垃圾經過磨碎、浸出及電解沉積的過程中被提取純銅,直至提純至足夠潔淨度,從而回歸人體和生態系統。這項目旨在提出電子產物用的金屬在工業系統和食物鏈之間互相連接的可能性,使之成為一個可持續的循環系統。「The Sweeeet Side」以具備玩味及實驗性的角度,將電子垃圾轉化為糖果,讓大家更批判性及更設身處地思考電子垃圾與我們身體在物質性的距離,進而發掘微生物的功能性及其對自然環境的正面影響。

 



整個生態系統中,不同的地域都存在着各式各樣的剩餘物。近幾年各國人士都在關注如何轉化剩餘物成為新的食物資源,包括蔬果的外皮、穀物類的外殼、工業中不被需要的不完美部份。相對於更易分解、本來就是有機物的可降解材料,來自於電子垃圾中的礦物則需要更複雜的拆解和淨化過程,才能把它重新帶入食物鏈,然礦物本身進入人體更有固定限額的攝取量。基因於此,將礦物轉化成為糖果的過程中,設計師更必須要仔細考量它的分量、比例、潔淨程度、營養以及放進烹飪過程中的潛在化學效應。

 

生物設計跨越科學、設計和人文不同領域,詹昫嵐認為:作為設計師需要更廣闊的知識與經驗時,會時常需要自省及尋找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令項目的可行性提高及各方面更趨成熟。雖然生物設計在構思、實驗過程及可持續的應用均具挑戰性,但當中拓展了的新知識領域、工藝與創意思考,都讓年輕設計師不斷獲得啟發,更感興趣深化這領域的研究。

 

| 詹昫嵐的研究以氣候議題、環境污染與生物材料的可塑性作為項目基礎,梳理由生物學家、科學家、物料研究專家及其他相關設計師的研究發現,整理自己個人見解的設計方向與實驗計劃,再反覆進行物料實驗和調整創作部分。

 

設計很多時候是很實際的,為人們生活的便利而提出解決方案。詹昫嵐在學士學習時受過純藝術訓練的影響,批判物質背後的人文故事和衝突成為了設計的動機和關注。因此,這個作品的定位結合推敲與解決問題的推測設計,目的不單止要解決實際的可持續性環境問題,也希望從人為真實的參與而得到自省的經驗,挑戰的是物質,也挑戰人們倚賴科技便利的習性。

 

而我也相信現在越來越多的設計不單是只為了便利人類生活,更多以具包容性的角度提出如何用設計調解及改善人類與他類物種的共存環境。對環境友善或以生命為本的設計可以被說是潮流,但也確實存在它的必要性和緊急性。

 

生物材料對很多人來說是嶄新的設計領域,存在著可發展的潛能。我認為評審們支持「The Sweeeet Side」的項目,是因為它嘗試把電子產業與食物鏈互相補足,以及看到未來電子剩餘物的潛在發展空間。

 

詹昫嵐分別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和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修讀美術學士學位和生物設計碩士學位,均取得優異成績。她專注於探索生物原料、生物倫理、群體性和環境公義之間的相互作用,探討人類如何有價值地介入氣候挑戰和整體生態系統。


文 | 樊婉貞

圖 | 香港設計中心與藝術家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