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lowdive

文/袁智聰

沉迷音樂又喜歡用文字解讀音樂的香港升斗市民,人稱樂評人,一寫20多年,曾創辦音樂雜誌《音樂殖民地雙週刊》(MCB)。文字現散佈於中、港、台的平面及網絡媒體。



瞪鞋回路

今年1月,英國傳奇性「瞪鞋」Shoegaze名團Slowdive宣佈重組、並在夏天舉行巡演,這是Neil Halstead、Rachel Goswell、Nick Chaplin、Christian Savill、Simon Scott自1995年解散之後Slowdive的首次復合活動,也是樂隊足足睽違了20年後再次重返舞台公演,毋庸置疑,這是一場令樂迷為之引頸以待的回歸。而更讓我們為之喜出望外,是這次Slowdive的復合巡演竟會來到大中華地區,在7月28日登陸香港於九龍灣展貿中心Rotunda 3演出 (之前還分別於7月23及26日在台北和上海兩地表演)。




瞪鞋樂潮

所謂的英國Shoegaze獨立搖滾樂潮,是由公認為Shoegaze先鋒樂團My Bloody Valentine的1988年首張官方專輯《Isn’t Anything》揭開序幕,有如投下平地一聲雷而來的炸彈,影響了Ride、Pale Saints、Lush、Slowdive、Chapterhouse等年輕後起之秀樂隊在1990、91年間的出現。他們亦被稱之為「後MBV」樂隊,Shoegaze/Noise-Pop運動亦就此一觸即發。


而Shoegaze/Noise-Pop的定義,是泛指這群在台上演出時低垂著頭、猶如視線瞪著地板與鞋尖的樂隊,他們的歌曲都以重重吉他噪音音牆,掩飾著青澀含蓄的主唱旋律,就像不想讓樂迷聽清楚所唱出的歌詞內容,以示其內向與自省的個性,是屬於一派相當之文青的獨立搖滾風,甚至有著反搖滾的精神——也是何解我一直強調如果要給Shoegaze一個中譯名稱,「瞪鞋」就是「瞪鞋」,而不應喚作「瞪鞋搖滾」,因為這一眾樂隊都有著「反搖滾」的態度——90年代初葉,無論是House電音舞曲的革命,抑或Madchester與Shoegaze等獨立音樂流派,都在這個新時代履行著反搖滾的風骨。


當年這群被稱為「後MBV」的Shoegaze樂隊,都是師承自近似的音樂薰陶而來,而且有著雷同的姿態,如大部分樂隊皆是雙主唱形式、有兩位歌手,初出道時樂隊都是出版EP而非單曲,所以他們才被歸納為同一體系。然而上述的Shoegaze代表性樂團的驚豔之處,因為他們能夠來得彼此獨當一面。就如來自獨立廠牌Creation旗下的Slowdive。



唯美夢幻氛圍

當我認識到Slowdive時,是他們在1990年發表首張同名EP《Slowdive》後不久的事,所以自己也算是Slowdive的第一代樂迷。他們的兩張早期EP作品,已足以讓我視Slowdive為多麼驚為天人的年輕生力軍獨立樂團。


那時,Slowdive仍是帶著一股初生之犢的「後MBV」世代Shoegaze樂隊,但在源自The Jesus and Mary Chain、My Bloody Valentine的吉他噪音音牆背後,從他們身上還可以找到Cocteau Twins的空靈飄逸、The Cure與Siouxsie & The Banshees的Post-Punk音樂肌理——Slowdive之名正是來自後者的一首1982年同名歌曲,甚至是Brian Eno的Ambient氛圍音樂、Pink Floyd的迷幻前衞搖滾,從而讓他們樹立出其唯美夢幻與氛圍化的Shoegaze音樂風格。而當年仍是情侶關係的Neil與Rachel之男女聲主唱不單是Slowdive的特色之一,這兩位的美少男少女外表,亦是他們能在那些年討喜年輕獨立樂迷的因素。


從1991年首張專輯《Just For a Day》到1993年第二張專輯《Souvlaki》,我們見證到Slowdive朝向更唯美而修飾的音樂姿態進發,跨越至Dream-Pop的形態,日漸減低了吉他噪音的音量。到了1995年的第三張專輯《Pygmalion》,我們更看到樂隊要擺脫Shoegaze的枷鎖而一頭栽進實驗性電氣Ambient音樂風格,結果唱片銷量亦遭滑鐵盧,致使Creation廠牌跟Slowdive解約,加速了樂隊解體。


Slowdive解散之後,Neil與Rachel另組成愈見Acoustic與鄉謠風的Mojave 3、他倆亦分別出版過個人專輯,而吉他手Christian Savill隨後亦有他的Shoegaze/Dream-Pop樂隊Monster Movie。Slowdive從1989年組成到1995年終結,樂隊只有六年的合作關係,對比之下Mojave 3等「後Slowdive樂隊」都有著更持久的歷史。



衰落與重生

當年,Shoegaze樂潮是由《Melody Makers》、《NME》等英國音樂傳媒一手吹捧而成,在「Madchester已死」的前提下,我們看到他們以Shoegaze作為新一輪的獨立樂潮。


從1990年發爆發,91年走向顛峰期(包括My Bloody Valentine出版驚世駭俗之作《Loveless》),到92年開始衰落,所謂的Shoegaze還不過只是曇花一現的音樂運動而已。


Shoegaze本是一個語帶諷刺的字眼,而且由於這群樂隊是圈中好友,互相擁戴對方、出席大家的演出,所以又被稱為「The Scene That Celebrates Itself」。那使到很多樂隊都不情願被扣上這標籤,如帶著Gothic風的Curve抑或愈玩愈Country的Moose等曾被納入Shoegaze流派的樂隊,便早已揚言要與Shoegaze劃清界線。而這一眾樂隊們亦銳意走出Shoegaze的風格、作出轉型,更有在不久後解散收場,Shoegaze樂潮亦很快成為明日黃花的東西。


即使Shoegaze Scene早已名存實亡,但其實仍沒有完全死亡。在過去10多年間,新一代的Shoegaze樂團仍有出現, Shoegaze新潮又被冠以Nu-Gaze之稱;其根據地已不是發源的英國,而是轉移到美國以及歐洲大陸。年青一代的獨立樂迷,紛紛追祟20多年前的Shoegaze運動。


由此看來,如今Slowdive重組、重拾他們的吉他Pedal演出,也不是令人大感意外的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