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打開藝術02 | 這很當代!小敘事崛起! | 香港邦瀚斯藝術中心 | 門圖_當代藝術展


在當代藝術之中,我們較少看到寫實/古典學院風格的繪畫作品,當然原因諸多(講都講不完),但這讓筆者想起多年前的一段逸事。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筆者還是學生時為了趕工期末,宵衣旰食、披星戴月,沉迷畫圖日漸消瘦(並沒有),創作方法上選以寫實具象,工筆繁縟、勞力密集。在當時(2009年於台北關渡美術館舉辦的〈弱繪畫 Weak Painting〉15位藝術家的展覽)由蘇俞安、邱建仁等提出的「弱繪畫」一詞橫空出世,將「繪畫」的未來性推向當代的風口浪尖,主張著「弱性」的題材與創作方法,一時在國內藝圈、學界蔚為風潮;於是同學間互相遊說:「放下工筆,擁抱概念」,但終究還是難以割捨學院派的風骨(其實就是包袱),全員(包含筆者)都交出寫實巨作(笑死)。直到後來研究當代藝術理論,發現弱性才是一直被自己忽略的藝術珍寶。

 

| 這很當代!小敘事崛起!

 

「弱繪畫」在當代氛圍下,比起大敘事(grand narrative)的士大夫之言,小敘事(petits recits)的伶工之詞更有魅力,而這種書寫意志上轉化,即是弱性之表現;在資訊並不流通的時代,繪畫某種程度上作為人們之於世界的觀景窗,可以提供擴展視界的快感(有點類似於看遊記),舉一鮮明的例子:法國19世紀藝術家-熱羅姆 JeanLeon Gerome (1824-1904),其創作常以東方(近東)為題材,給歐陸觀者十足的異文化體驗,但在當代環境之下資訊發達,人們並不缺乏世界視野(有條件的小夥伴,還可以直接飛去當地體驗一下),當人們不再需要透過藝術家所創造的「窗」來看見世界,觀者更渴望的即是透過這扇窗來看見藝術家,或是作為藝術家;於是充滿生活感的局部敘事(localized narratives)取而代之成為了當代敘事下的寓言(也就是構成敘事的主要材料)。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藉由邦瀚斯2024春季拍賣順便了解當代審美吧!

(左) 門小雷_Little Thunder_Closer Than You Thought;(右) David Kaye_Evening Stroll

 

|我有名有姓,不要再叫我什麼抽象仔了!

 

頂尖拍賣行邦瀚斯於3/21­‑4/8的當代藝術聯展《門圖》,為今年度的邦瀚斯春季拍賣會吹響前哨,多有深具藝術性的當代佳作,其中以當代新銳­‑黃進曦作品《電玩風景:家中的蒙地卡羅》,引起筆者格外關注,那我們不妨以此作品切入當代藝術審美探討;正如我們上段說道的小敘事,《電玩風景:家中的蒙地卡羅》的語境非常局部(local context),甚至是進入了藝術家「自說自話」的狀態,但這卻「成立」於當代藝術審美之中,明顯地作品中的敘事並不是呼應著某個宏大觀點、後設語境,而是單純地裝載了創作者的視角,片面的、短暫的卻是如此精準而動人。


(左)_Stephen Wong Chun Hei_Video Game Landscape Monte Carlo at Home;(右)_Jing Zhiyong_Holiday Rhapsody

 

|觸發被動!當代BUFF!


當代藝術展覽門圖〉中,除黃進曦作品《電玩風景:家中的蒙地卡羅》,藝術家‑荊智勇作品《假日狂想曲》也深度呼應了本次聯展的主題「門圖」,有著十足「阿爾伯地之窗」的深厚意趣,以圖為門,進入藝術家(所見)的世界之中;而這倆作品中令人驚艷的是其中的「畫面與畫框關係(field-and-frame relationship)」,兩作品都採用「框中框」的佈局呈現,框中框的形成讓畫面的一部份也成為了框(內框),同時這畫面的一部份(內框)會喪失主位(主詞)成為述位(形容詞),而此時畫面會產生一個句式,作品既不再是一堆物件的堆疊,而是擁有情節與台詞的畫面。

 

回顧門圖〉,我們看見了青年新銳藝術家各自綻放,以片段的生活經驗形塑當代觀看的方法,下篇我們將透析世界頂級拍賣行‑佳士得2024春季拍賣,重磅登場。

 

文 | 李宗憲 (藝術研究工作者,生於眷村,當過詩人、閒人、異鄉人。)

圖 | Bonhams

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 「門圖」當代藝術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8日

地點: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金鐘太古廣場1座20樓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