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陳瑋鑫評台灣無垢舞蹈劇場《觀》

文:陳瑋鑫。大專講師、業餘劇團「友好戲體」藝術總監、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專業會員。

攝/Cheng-tsai Chin


不少人常埋怨近年本港劇場演出漸趨商業化,一味向娛樂性靠攏,缺乏藝術尋索的決心與視野。的確,我們看到很多演出為了迎合觀眾口味而變得庸俗,能夠堅定不移地追求藝術真善美的藝術家越來越少。因此當我看着來自台灣無垢舞蹈劇場的舞者,通過日常生活的修行與歷練,以最澄明的身心切切實實地於舞台上緩行伸展,呈現出無比的生命力,格外令人動容。


首次訪港的無垢舞蹈劇場由被譽為「台灣舞蹈界編舞奇才」的林麗珍於1995年成立,這次應「世界文化藝術節2011──游藝亞洲」之邀,把2009年台灣兩廳院的旗艦製作《觀》帶到香港的葵青劇院舞台上。這齣醞釀九年構思出來的舞作,沒有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大部分時間只是連綿不斷的低沉吟唱,跟舞者們的縱橫慢行……


別具一格的緩慢美學

坦白說,當我拖着疲累的身軀趕到劇院準備入場時,我實在擔心過會在演出途中呼呼入睡。事關早已聽聞無垢的演出並非節奏明快,非要一點耐性不可。然而,當演出開始,看著兩位樂師專心致志地從台的兩邊步入舞台,小心奕奕盤膝而坐,然後打出第一響鼓聲,我就睡意漸消,反被台上的表演牢牢攝住。


《觀》以鷹族的寓言故事為創作起點,塗白的女舞者與抹上棕色油彩的男舞者分別扮演白鳥、鷹哥、鷹弟、禾神、棕神、河神、火神及樹神等角色,以沉著的肢體語言,配合由林麗珍與葉錦添共同打造之簡約但極精緻的服飾與道具,呈現出一段段純美的儀式舞蹈。舞者們的緩行觀止與意境深遠的管樂鼓聲,共同交織出一股寧謐力量,洗滌心靈。


演出中明顯看到舞者們把動作重心放得很低,節奏緩慢沉實,跟地面的接觸細膩莊嚴,盡表對土地的關懷。一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在緩慢寂靜中更顯張力,就算是每踏一步也叫人看得屏息靜氣。當中不少俯身躬膝、貼地慢行的動作,更盡顯舞者對身體控制的功力。


《觀》迷人的地方除了震撼的視覺效果與其獨特原創的儀式性舞蹈語彙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表演團隊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崇敬之心,以及對待表演的神聖態度。


整個能量滿滿的演出,來自舞台上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舞者專注的一動一靜都見其身心對當下的敏感,而非只當編舞家的化身去演繹預設的動作,這肯定是歸功於平日舞者的鍛鍊。據知舞團的平日的排練重點就是要求舞者靜坐觀照,透過安靜身心,傾聽內在的聲音,使感知更敏感,演出時更容易進入狀態。即使在演後座談會上,眾演者仍能穩住心情,在舞台上安靜打坐,從容地收拾情緒,絲毫沒有因演出成功而亂心神。


其實香港也有好些表演藝術家會在生活中靜觀修行,可是急促的都市節奏以及日漸消逝的鄉土文化都令香港難以孕育出如《觀》般,以緩步慢行重扣天山地水的儀式劇場演出。或者我們也應該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放慢腳步,並多到郊外走走,感受一下土地與自然之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