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法國五月2024 | 介乎法國和旺角的浪漫 | 《祈福》|專訪演員張利雄、蘇欣婷和黃婉華


My Little Airport 有一首歌叫《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描寫一段辦公室裡萌芽的愛。不確定的未來、法式浪漫的隱晦、西洋菜街的地踎,烘托出某種歐亞特有的溫帶浪漫,這種忐忑的張力,從歌詞一直延伸到今年的法國五月藝術節。

 

編劇兼導演尼古拉·卡森鮑姆早前應法國五月藝術節邀請來到香港,參與為期兩年的港法劇場交流計畫「讓鏡子說」,在這座與法國不盡相同的亞洲小城尋找靈感。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 是否這個城市太迷失,而占卜能讓這裏的人心安?

 

「香港」對法國人來說,什麼都很新奇。但其中「求神問卜」的民間習俗深深吸引住尼古拉。在香港生活的一個月裡,他住在鄰近廟街的佐敦,把各種問卜體驗了一遍,像是八卦、睇相、占卜,塔羅,求籤⋯⋯,不僅問卜,伴隨而來讓他深深著迷的是各種古老民間習俗、鬼怪傳說和禁忌;這古老的符號在繁華現代的香港顯得如此魔幻,現實和超現實間如斯強烈,他決定以此作為貫穿舞台劇《祈福》的主題:「我對(占卜)結果其實不太重視,反倒比較在意的是為什麼這個城市會對這些占卜工具有興趣。

 

偕同尼古拉四處走訪的張利雄,是被遴選進《祈福》的演員之一,他本身也略通易經八卦,說道:「尼古拉很好奇,是否這個城市太迷失,而占卜能讓這裏的人心安?」

 

《祈福》的另一位演員蘇欣婷也曾帶他到長洲北帝廟求籤,並調皮地把這個占卦方式翻譯成充滿港味神韻的「shake shake thing」。也不知道是迷信還是真靈,多個卜文都無獨有偶地提醒尼古拉注意心理健康,聽得他本人也不禁緊張起來,也令這趟東方占卜之旅更添詭祕色彩。

 

| 奢華的法式創作交流

 

尼古拉在香港蒐集劇目素材,選出了張利雄、蘇欣婷和黃婉華三位演員出演《祈福》,其後便啟程回法國撰寫腳本。及後,三位演員亦遠赴巴黎加入協作,第一個星期是高強度的翻譯工作,其後兩週則是大量的即興練習和演出。由於《祈福》牽涉大量香港元素和角色塑造,因此劇中的人物原型均取材自三位演員的真實經歷,而大部分的情節,都是尼古拉在與三位演員深入對話後啟發而來。

 

《祈福》的創作週期從蒐集素材開始到演出,跨度超過一年半,而演員在劇本的參與、和團隊製作成員交流之頻繁,張利雄形容是十分難得的,「時間跨度那麼長的劇在香港很少見,好處是可以分開不同階段沈澱,重塑,再演出,(在法國)演出後再回到香港演出。」黃婉華則憶述,他們在法國演練的時候,編導和設計師會落場觀看,當場加入討論甚至調整劇本細節,這種待遇可謂是相當「奢華」了。

 

| 「法式」,或者說,「尼古拉式」的風格,有一種能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的感覺。

 

在巴黎兩週的即興練習讓三位演員對「法式」,或者說,「尼古拉式」的表演風格留下了深刻體會,黃婉華以「治癒」來形容那段時光。她尤記得當尼古拉讓他們在排練時飾演自己的父母並和自己(兒女)對話,她才首次以自己母親的視點去看待和自己的關係,並因此收穫了從未有過的共情感受,「在香港演出比較執著對錯,很多時候未做已經Ban了自己的想法,但和尼古拉合作,有一種能做任何事情,任何事情都可以的感覺。」

 

張利雄指尼古拉對於協助演員進入狀態很有一套,讓他們有種醍醐灌頂的體驗,「我們一開始也有卡住,不知應該怎樣做,但我們在慢慢被引導下,開始總結到他即興的一些規則,例如嘗試去掉邏輯,因為一旦有邏輯,你就會不斷企圖解釋自身為什麼要這樣做,反而無法投入劇情⋯⋯這些規矩令我們可以不停說出從沒說過的對白,甚至包括一些很大台的劇情。但我們會感覺到,在那一刻我們除了那句對白以外,不可能說出其他話來。」

 

某次練習中,尼古拉讓三人以東方神話為題目即興演出,並著蘇欣婷先行離開排練房。她在門外聽著二人的對話離奇得近乎荒誕,不禁詫然,「但轉念一想,這是神話啊,那這些對話似乎確實可以成立。」和張利雄看法類似,蘇覺得香港演員似乎慣於追求合理性,對白情節需要合乎邏輯,但在巴黎的練習卻顛覆了這個認知,「跳出框架的戲劇很有趣,甚至是更加張力,因為那些東西不是計畫出來的;而真正有戲劇性的時刻,那些有趣,往往不是計畫出來的。」

 

| 當孤獨變成眾數,苦楚會稍微變得能夠忍受嗎?

 

《祈福》以2024年香港的盂蘭節作為時空背景,結合了神話元素,並以超現實的形式鋪排,為觀眾保留了很大的詮釋空間。劇本隱含著三位演員的真實寫照,有年輕迷茫的青年、有但求安穩的升斗市民、也有菁英階級的上班族,這些零散而孤獨的靈魂背後烘托出演員的私密肖像,但同時也是很多香港人的縮影,當你凝視他們,你也會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觀眾和演員共同升起了城市幻影的炊煙。

 

對蘇欣婷來說,《祈福》有一份特殊的浪漫,「它訴說著一種不安全感,這也是香港人過去幾年到現在都在面對的感受,不論任何行業,任何人生階段⋯⋯它的浪漫在於,人人都要面對這種不安全感,卻又是全部人一起共享這種不安全感。」

 

《祈福》將在5月10和11日於香港大會堂演出,演出後設有分享會,讀者可以在幽暗的劇場裡代入法國編導的視覺,抽身回看自己身處的吾家、想像那舉頭三尺的神明,共享那份介乎法國和旺角的浪漫。

 

文 | 潘希橋

圖 | 法國五月藝術節

 

「讓鏡子說」港法劇場交流計劃 | 《祈福》

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

時間 | 2024年5月10至11日8 pm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