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四月。2013|新書推介

文/林三維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

作者:HAL HERZOG

譯者:彭紹怡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


當你決定要買/收養動物回家當寵物時,有沒有試過在狗和蛇之間掙扎?我估計,大家在貓與狗,甚至是小白兔之間取決不定的機會比較多。你可能認為這條問題很無稽,血盤大口的蛇又怎可以跟可愛無比的小狗比較呢?一種動物到底擁有什麼元素才稱得上可愛?作者認為人類在思考動物時總是不能理性的(其實在極多情況下,我們說的理性也是帶著個人偏見),Hal Herzog發現較大像嬰兒般的眼睛最引發人類的同理心與愛心,故此在此環保團體的宣傳單張上,你會看見惹人可憐和討人歡喜的動物,而非面臨絕種的兩棲類生物。


大家都認為「人類利益優先於其他物種」的道德觀念是理所當然。但書中提出,這可不是每個人也同意。打個比方,你試問一位肯花過十萬為其小狗治病的先生,為何不將同等價錢去拯救蘇丹達佛〈Darfur〉的飢餓孩童嗎?他大概會支吾以對。書中提及的種種問題,「為什麼人類討厭蛇」、「假如肉類這麼噁心,為什麼素食者很少」、「狗品種名與嬰兒取名的相似處」等等,有些問題,根據數據而得到答案,更多是提出疑問,指出人類無法透徹理解動物本質的事實。在思索人類與其他動物時的倫理糾結關係,讓我們理解世間上與動物相關的矛盾,同時確認了所有生物的複雜性,既令人好奇,又教人沮喪。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作者:Robert M. Pirsig

譯者:宋瑛堂

出版社:行人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在1974年首度出版,與很多經典書籍一樣,出版前受到過百間的出版商拒絕,不過首版後卻成為大家捧讀的探索自我經典作品。故事發生在公路,通常一趟旅程比喻為成人禮,但主角卻是個育有一名11歲兒子的中年男人。他在經歷人生低潮(經歷28次電痙攣療法,長期居住在精神病院)時,帶同兒子往美國西部的曠野上路,面對在人生路上的哲學的困境。在旅程中穿插回憶、夢境、旁觀的敘事筆法等等,而吳明益教授提到的潛敘事,以摩托車的維修技術來比附各種哲學與科學觀的段落也饒有興味。



Going Solo: The Extraordinary Rise and Surprising Appeal of Living Alone

出版日期:2013年01月


香港最多人談論的生活習慣大約是「青年窮忙」,在美國,最教人議論紛紛的則可能是獨居。在今天的美國,有一半以上的人士是單身的。紐約大學社會學系教授Eric Klinenberg在書中表分析了現象的成因,指出獨居並不是社會異常結果,反而是自由主義的必然影響。譬如,社交媒體,讓社會生活與個人生活的界限全消,而都市文化便利了單身人士。就算你不會煮飯,不懂做任何家務,鐘點工人、洗衣店和外賣餐廳等等都會為大家解決問題。他還預料,獨居有機會演變成社會成就,最重要的是,當你知道身邊的也是採用同一種方式生活或分享心靈上的空虛時,再沒有所謂孤單與否。



公東的教堂: 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

作者:范毅舜

出版社:本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


記得翻過范毅舜的《山丘上的修道院》,被他鏡頭下的修道院吸引著,令人動容的照片是他給予讀者的心靈橋樑,紙上接觸一等一的建築。《公東的教堂: 海岸山脈的一頁教育傳奇》,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台灣,帶領讀者認識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書寫早已在自己故鄉,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公東的教堂以歐式學徒制傳統學,訓練學生製造台灣優質木材,締造台灣傢俱,而學校本身是4層樓高的清水模構造。當時的台灣以有限的資源,建造出前衛感十足的建築,故被認為是台灣現代建築的起源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