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月。2012|新書推介

文/Samwai Lam



班托的素描簿

譯者: 吳莉君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第一次認識約翰.伯格的名字,是因為《Ways of Seeing》,讀到他對藝術和政治的關係、知道什麼是男性凝視、初嚐用非單純為消費者,而是以以批判者角度去看廣告。約翰.伯格筆下的文章,讀起來像文章,以一座雕塑、一篇短詩、一幅畫作為源點,連帶的則是伯格的記下來的思緒。讀台灣攝影師郭力昕與他的訪問,伯格表示:「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應該勤於見證身邊正在發生的重要事情,即使書寫所立即產生的力量,可能看似微不足道、或一時被人忽略,但不要顧慮這些,還是要寫。書寫有著一種非常潛沉的生命 (a subterranean life),它蓄積著能量,在某個時刻,會對讀者產生一些微小或不小的改變。」 (原文請見郭力昕〈John Berger: 堅定地走在進步的道路上〉)這種伯格形容為「潛沉的生命」同樣見於《班托的素描簿》,不過,今次是別人影響到伯格。那位正是班托。班托是十七世紀哲學家斯賓諾沙的小名,據說他很迷戀光學,隨身攜帶一本素描薄。一生醉心於繪畫和寫作的伯格對那本素描薄非常好奇。當他收到一位波蘭印刷工人送給他一本麂皮材質素描薄,便堅定認為那是班托的素描簿。


到底,這本素描簿的原主人是不是斯賓諾沙也不重要。因為,這本《班托的素描簿》同時是伯格的,他們是彼此的化身,全書收錄三十幅伯格的素描和文字,也有斯賓諾沙《知性改進論》和《倫理學》的節錄。翻閱是暢快的,但也絕不輕鬆,猶如兩位大師在你耳畔你一言我一句般和唱。



老派約會之必要

作者:李維菁

出版社:印刻出版

出版日期:2012年9月

李維菁專門寫藝術報導,也寫藝術評論,據說有天她寫了些別的東西給副刊,那些東西便是小說。十年間,她斷斷續續寫起了一堆小說,出版了《我是許涼涼》,而這本《老派約會之必要》也是類似的調子,是李維菁自成一格的風格,有人稱之為「少女學」。它可以看成是小小說,也能夠看成散文,裡面有現代社會男男女女的情感故事,甜膩得有點冷酷,也有點怪誕,楊照形容唯獨是「這份狡獪、冷酷與兇殘」才能「通往誠實,保留一點真切溫暖」,可能與知道黑暗,才會珍惜光明是同一道理,至於答案呢?在讀者心中便自有分曉。




雙城辭典1.2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雙城辭典》是近日朋友圈中經常聽到的名字,甚至有人表示,這是每期《字花》最讓人期待的欄目。結集在《雙城辭典》的小說,始於2006年的秋天,當時是《字花》的第四期,到2011年的秋天,即是《字花》的第三十三期。由韓麗珠和謝曉虹書寫的我城,時而熟悉,時而陌生,通常是一題兩寫,發展成完整的小說架構。在這二冊書中,特別收錄兩位作家的手寫字體來往,讓讀者更親密感受由小說建構的香港「雙城記」。


波動

作者:北島

出版社:牛津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8


《波動》是中國作家北島的第一本著作,北島的作品旨於建立一個真誠而獨特,正義和人性的世界,透過簡約的文字,對世界作出有決定性的批判。《波動》寫於1974年,經過多次修改,在1979正式在《今天》連載。今次,牛津大學出版社特別在2012年推出修訂版。著名評論家李陀就表示:「讀《波動》,小說敍事暢快得有如清泉石上流,雖然也有略微平緩或婉轉的時候,但決沒有拖沓和停滯,更不會有淤積或堵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