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文 | Jason Chung Tang Yen 嚴仲唐
THE IMPORTANCE OF TASTE
It is impossible to have bad taste, but many people have none at all. - 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要有壞品味是不可能的, 但是很多人根本毫無品味。」 - 喬治.克里斯托夫.利希滕貝格
德國實驗物理學家利希滕貝格說過的話言之有物, 品味不分好壞,實際上在人生中各個階段品味會的變化,舞蹈、設計、藝術、電影、文學、哲學、甚至日常的閱讀與新聞都是品味養成的一部分。從穿著到裝潢,從閱讀文學到觀賞藝術,品味本身平時無形、無色、無味,捉摸不定、變幻莫測,好比信用一般,令人景仰的品味在藝術界是最優質的貨幣。品味究竟是何物?經過思考分析,品味是需要時間薰陶培養的,這是畢生的課題,學無止境。關於品味的比喻,品味不是一件衣服,也不是衣櫥,而是你一輩子所有曾經穿過的衣服, 以及未來你想要穿的衣服。她會一直不斷的成長 改變、蛻變。成熟的品味在經過時間與歷史的認證之後獨樹一格、耀眼芬芳。
品味的影響力
源自耳濡目染與吸收各方養分知識與資訊的深層品味有強大影響力,跨越階層、國界、時間與空間。深厚的品味奠定沈穩的價值,為歷史大師教育下一代延續傳統之餘也為新秀創造價值,全方位的收藏藝術本身也必須是跨越區域與時代的。說實在的,品味這個東西是教不來的,透過人工的學習效果有限,換言之,品味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部分天生的才華!不僅僅是品味,更要有眼光跟藝術的鑒賞能力,這都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扎實的品味會遠留傳,傳世跨越各個世代與時代,奠定經典。美術館與其董事會、資助者 (patron)扮演著品味代言人的重要角色,間接影響藝定義術家在藝術史脈絡中的地位與市場中的牽動。簡言之,品味來自豐富的資訊中的整合與理解。
FRANCISCO DE GOYA, LA MAJA VESTIDA, 1800-1807 Oil on canvas 95 x 190 cm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Madrid © Photographic Archive.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Madrid 哥雅作品《著衣的瑪哈》Courtesy Fondation Beyeler © Photographic Archive. Museo Nacional del Prado. Madrid Courtesy of Fondation Beyeler
藝術市場是否真的有品味?
藝術市場跟所有的事物都有密切關聯,但跟藝術品本身的關聯相較之下反而沒有特別密切的關係。換言之,我們所面對的藝術市場並非完全建築於文化與品味之上,而是短期投機的貪婪與對藝術歷史極度不成熟的理解。成功奠定成功,這看似矛盾的加速器是雙面刃,因為一旦市場對某位藝術家缺乏興趣,快速泡沫化也是常態。亞洲市場中,競爭最激烈的是中國市場,過去二十年內許多市場上的藝術家活躍度撐不過兩年,在歐美的市場機制則是在三到五年左右,而近期在中國與歐美的現象則是逐漸穩定,市場洗牌是常有的事,但深層的品味加上高竿的行銷經紀則會有大器晚成的跡象。
Raphael, Terranuova Madonna Tempera and oil on wood, 28.5 × 21.5 cm Staatliche Museen, Berlin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Gemäldegalerie, Photo: Jörg P. Ander Courtesy of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潮流的誘惑
當今文化產業與世界的一大危機之一就是去除思考,當有噱頭的東西一浮現於市場上,一窩蜂搶購,三分鐘熱度的案例數不盡。與其跟隨潮流何不立下標竿成為領頭羊?無論是否有這個能力, 必須要瞭解到追逐流行的代價與短期風險,放長線釣大魚,有深厚的根基方能穩扎穩打的成為意見領袖。不過,潮流也有機會成為主流,因此收 藏家必須撒下大網過濾、評估,並且運用自身鍛 鍊的品味去思考,同時也要相信自己的直覺。猶 如衝浪與潛水的比喻,穩紮穩打的藝術歷史動 脈是需要深入潛水的,潮流如同海浪,一波一波 來,有些沈入深海,有些打上沙灘隨之蒸發。
EDWARD HOPPER, CAPE COD MORNING, 1950 Oil on canvas 86.7 x 102.3 cm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Gift of the Sara Roby Foundation © Heirs of Josephine Hopper / 2019, ProLitteris, Zurich Photo: Smithsonian American Art Museum, Gene Young Courtesy of Fondation Beyeler
藏家教育
求知慾應該是每個收藏家都必須擁有、渴慕的, 即使有多少經驗,看到新的藝術品、從未接觸過 的藝術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熱情、好奇心與研究精神是抗拒隨潮流波動的關鍵。而最優質 的教育則是沈浸在美術館的世界中,仔細研究、 學習、觀察,會發現當代藝術的養分來自現代與古代。年輕的學生一開始或許無法看出其中的轉化與演變,事實上藝術歷史的每一個區塊都息息相關,了解之後融會貫通能套用在藝術市場與 商業的觀察上。品味追根究底必須回朔到對文化 的熱愛以及大量的曝光,才能有永續的進步與成長。藝術歷史透徹的反芻、覃思與討論的結晶是 品味仰賴的營養,成為藝術的精神食糧。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