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五堂課:從邊陲反撲中心的大南方精靈 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文:洪瑋伶

@圖:黃明川提供


自2014年3月開始,嘉義出現除了「陳澄波」之外,另一種談論藝術的方式!由「陳澄波日」活動的「藝術家影展」轉型而成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以大南方觀點讓小城市能夠跳過台北跟世界溝通,更以「藝術紀錄片」這幾個字標示出全新經驗。從2014年「大南方精靈」、2015年「八方來瘋」,到今年「火力全開」,這個貧窮卻充滿遠見與開創性的年輕影展,正逐步將台灣面積最小的南方城市推向世界中心。


邊陲城市 南方精神

「如何述說邊緣為主體?如何讓沒信心變成有信心?」對出身嘉義的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藝術總監黃明川導演來說,這是每個嘉義人都必須思考的。地理上的嘉義很小,該如何獨立自主發展出自己的藝文性格?


「大南方精靈」是黃明川導演一開始為影展定的調。以嘉義為中心,南方為主體,這「南方」包含地理上的南方、非主流的南方、內心的南方:「我們希望從『南方』來想世界,有點對抗台北吧。除了影展地理位置就在南方之外,非主流的南方更是重視那些稍縱即逝的獨立作品。至於內心的南方,他們是大城市裡的邊陲,是左派、穆斯林,是窮作家、窮藝術家、活不下去的藝文工作者。」


基於這樣的南方精神,黃明川選擇以「藝術紀錄片」這看似邊陲的題目對抗主流。他提起在香港的亞洲藝術文獻庫播放自己於90年代拍攝的《解放前衛》系列影片時,對方驚訝於台灣居然這麼早就開始以video做藝術歷史書寫。在香港的經驗讓黃明川認為,台灣拍攝藝術紀錄片的領先,應該已經夠成熟而累積為一個影展。


「藝術紀錄片」不只是介紹藝術家或藝術作品的紀錄片,更是以影像談論各種當代「美感經驗的知覺」,它是複雜的、跨界的、新舊並存的。在選片考量上,黃明川會挑選一些被遺忘的老片,重新給它論述,為的是讓這些平時大家看不到、無感的「弱勢/弱視」集合,重新聚集力量往前掙扎、進而突破。


嘉義還有阿里山之外的風景


藉由影展讓外地人認識嘉義除了阿里山之外,還有其它珍貴美好的風景,這也是「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的議題之一。在第一屆與第二屆,黃明川就曾帶外地、外國的影人參訪嘉義市古蹟,像是清朝擊敗林爽文的福康安紀功碑、二戰前日本太子來嘉義住的房子、嘉義在地藝術家王文志的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森林之歌」。最後他們來到一間由鋸木廠改建的酒吧,聽搖滾樂。黃明川提到這些外國人在這趟小巡禮中,都非常有感受:「他們說在街頭其實看不出這個城市有什麼特色,但去了這些地方後,才恍然大悟,嘉義其實是有歷史的城市。」


「嘉義國際紀錄片影展」從最開始大家的驚訝、質疑、好奇,到影展舉辦後的興奮,每一年觀影人數都在成長,除了本地人踴躍之外,也有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國人特地來參加。有些嘉義人說,很高興終於有「陳澄波」之外的東西了。黃明川認為,一定要往年輕的世代看,將來這個城市才會有希望:「不要再賣老骨頭了,這些年輕的藝術家們都是未來的陳澄波啊!」


讓藝文界的鮭魚返鄉


「我自己在嘉義出生長大,當然希望能把大家的心都拉攏過來,進而更加認同故鄉。」黃明川希望藉由影展,能讓藝術的定義更開放,如此一來,藝文界的人才或許更有機會和欲望返鄉。


雖然影展經費拮据,但黃明川仍堅持每場放映都是免費入場,他認為目前最重要的還是建立口碑與觀眾品味:「影展在第二屆之後,各單元都有很大的轉型,我也在看新的改變與論述能不能在這個南部小城裏生根。」3月到了,春天來了,今年的嘉義市,依舊有一批精彩的藝術紀錄片等著與觀眾的美學經驗相互激盪!



藝術總監黃明川推薦影片


《詩與愛的同志》Jai Bhim Comrade / 阿南‧巴瓦翰 Anand Patwardhan / 印度 (2012)


故事基調就是反抗政府,但他們的示威反抗行動全都在念詩、傳達愛,我想這是甘地留下來的傳統。我們的抗議行動裡會有文學嗎?


《極地大追逐》Chasing Ice / 歐一清 Jeff Orlowski / 美國 (2012)


一個瘋狂的平面攝影師,跑去拍暖化的北極、追冰,一拍就拍了二十年。後來又有一群年輕人跑去追他、拍他。紀錄片把這個瘋狂的攝影師所拍到的場面重新再現,很刺激、很厲害、雙重影像!


「編造的真實」單元:


這個單元有比較多實驗風格的片子。大家都在辯論紀錄片裡的真實性,偶爾也會聽到有人在談劇情片裡的紀錄片感。這個單元在談的就是:一切都是編造的,但裡面居然有真實性?這個真實性是不是輸給我們所謂的傳統概念的紀錄片呢?



2016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CIADFF

2016/03/11-2016/03/27

嘉義市立博物館1F簡報室(嘉義市忠孝路275-1號)

www.chiayi.fil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