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當今最重要的行為藝術家之一Melati Suryodarmo,將在香港城市當代舞團演出最新作品《拆開1:愛》,基於performance lecture的方式演出。不同於Lecture Performance多以透過放映影片片段的方式,以講述為主的一場演講型的演出。
《拆開1:愛》集結Melati過往不同作品的演出段落,重新組合,並結合舞台上(展場中)的實體物件以及具有特殊意涵的影像片段,以「行為表演」為主軸並一邊演講的方式進行的演出。Melati說,這比較像是自我分析並重新檢視過去作品,藉此重新創造出新的意義。所選擇的作品是極少曝光的表演,主要圍繞她參與過的各種不同藝術節之間的旅程。
離開學校後,Melati試著打開自己,嘗試並接納各種主題的演出;她總是思考甚麼樣的內容會引起她興趣,無論是政治或社會議題。她透過不同的演出與展覽追尋自我的方向,孤獨的自己從演出的場域移動到另一個新的場域時,她感受到自己只剩下身體能強烈的接收不同刺激,不同處境交互作用下、行李廂解壓縮之後再重新打包中,旅行的歷程更像是自我內心世界在旅途中與外界進行的深度對話,對她而言,這是很愉悅的回憶,也成為此次作品的雛形。
再回過頭重新看「愛」與歷史
這次的作品連結她過去幾件與愛相關的作品,例如與Oliver Blomeier合作的The Komodo Files (2005),在演出前兩人做了大量研究與彩排,但當年觀看演出的人數極少,且只演出過這麼一次,讓她覺得很可惜。那是一件相當激烈的作品,兩人試圖透過表演探索「什麼是一段關係」或「結婚代表什麼意思」等等較為戲劇化的討論。就某些層面而言是相當有趣的討論,不同於藝術作品總是被限制在必須討論印尼現時的政治或社會議題框架中,作品能讓觀眾暫時忘記政治局勢問題。
作品從位於梵谷博物館的展覽 「Retrospective of Live and Works of Egon Schiele」出發,試著反思席勒在20世紀初期對於女性身體暴露議題的關注,但他的感情生活卻相當神秘,他如何在一個視情慾為醜聞的保守年代與女性建立關係,並畫下她們。特別是裸女與裸女畫是禁忌的存在,但當時也是歐洲社會轉型的時代,他後來進了監獄,就道德而言是相當政治的。
之後,反而許多事情都因此改變了,現代的歐洲社會普遍都有裸體的表演,這讓她思考裸體的歷史到底帶給世人什麼意義。同樣的,現在可以大方地討論關於情慾的話題與作品,但在演出的2005年,這些議題是相對禁忌卻又重要的,這也讓她進一步思考我們為何要透過表演展現自己的內心與身體在大眾面前?甚至在美術館公開展示?此外,在當代藝術圈,特別是視覺藝術的表現範疇中,討論愛情的作品相對稀少,或是極少被關注,普遍還是重視具有政治議題的作品,反而較常在戲劇演出中看到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
演出透過歷史時間線性結集所有她特別鍾愛的片段。這包括了其中一件作品Love Me Tender (2001)是她以演唱貓王的同名歌曲為演出,當時她集結關於濃烈的情感包括幸福、痛苦、憂鬱與失敗等,試著透過誇張的演出引導觀眾進入與自己相同的人生狀態裡。不同於羅曼蒂克的愛的主題,另一件作品Lullaby for the Ancestors (2001)則是透過東爪哇的神話為背景,描述相戀的一男一女被拆散之後,最終成為男神與女神的故事,類似於希臘神話的結構。這種神話故事的形式某種層面上,是帶有思想養成與分享形式的關於愛的知識。她認為直到現在每個人都還是用不同的方式在學習愛,例如現代的網路上有許多與愛有關的社團,教導如何愛自己與愛他人,是另一種數位形式的愛的知識分享。但「愛」真的是可以有一套標準能教育並學習並通用的嗎?她認為每個獨立的人都對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是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但就大方向而言,現在的她認為愛的出發點來自同理心、關心,特別是數位時代的現代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感官與情感越顯薄弱,彼此間如何產生愛的連結成為當代最重要的課題。尤其是疫情的發生讓人們重新思考人際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突然的死亡讓人們意識到自己對至親逝者的愛永遠不夠多,但已為時已晚。而隔離也是另一種對愛的考驗,你無法與你不愛的人關在同一個如牢籠般的空間裡。
物件沒有意義,是人賦予它意義
Melati會使用許多現成物,討論物件的意義。她認為在西方國家,特別是當代視覺藝術中經常處理許多關於「物件」的創作,如包浩斯、達達主義、激浪派等,她特別喜歡這些為了處理現成物件而創作的藝術形式,直接與西方思想的觀念有關。但當她回到印尼時,便試著拋棄這些對藝術的既定觀念,開始從自己家鄉的文化角度出發去觀察「物」在印尼的意義,例如不同的花卉在節慶中所代表的不同寓意;不同米飯的顏色在不同場合中的意涵;為何有如此多的鏡子等。她深深相信在許多傳統信仰中,不只是印尼,包含廣東、台灣或其它信仰等,都有類似透過物件體現其象徵意義的傳統。
她也好奇為什麼許多印尼神話中的主角都以動物為形象?特別在印尼有許多神廟,經常使用動物作為神的形象。因此,動物作為神,而神又與人連結,體現了特定族群的生活方式,更象徵性的展現善良與邪惡的兩種角色或生活方式,而人又如何透過這些神話去學習。事實上,這些動物都是隱喻某些你能找到的特定人類面向。因此,動物的形象在此成為一種物件的投射,是知識的另一種表現語言,教育人們智慧。就像石頭本身具有其特殊意義,但對 Melati而言卻有另外一種層次,當她握住石頭時想到的可能不是與自然有關,或許是疲倦或憤怒,或想起某人。
對許多人來說行為表演是很抽象的,如何將具象的物件、事件與感受轉換為抽象的表演,是她創作中最重要的腦力激盪。對她而言,抽象繪畫能讓她感受到自由與更多藝術表現的可能性,當她自己沉浸在抽象繪畫之中,可以無邊界的與其對話而不用特別去定義它。而抽象繪畫的創作靈感可能來自對現實生活的啟發,又或是藝術家個人的直覺,特別是將自己的處境透過直接的直覺表現投射在作品中。抽象繪畫對 Melati而言是一種模範引導她創造理想中的表演畫面,即便是最簡單的黑與白都有可能喚起她的心靈活動。
文/陳沛妤
圖/ 城市當代舞蹈團
有關舞者
Melati Suryodarmo 被譽為印尼當今最重要的在世藝術家之一,現於印尼梭羅居住及工作。Suryodarmo 畢業於德國布倫瑞克藝術學院,獲藝術學士學位和行為藝術碩士學位, 師從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 和舞踏大師及編舞家古川杏。她的藝術實踐受舞踏、舞蹈和歷史等的啟發。她的行為藝術作品發軔於她對形體動作、自身和世界關係的課題研究,並通過攝影、舞蹈、影片和現場表演等方式銘記和呈現這些概念。
跳格 — 香港國際舞蹈影像節
「跳格 — 香港國際舞蹈影像節」(前名「跳格國際舞蹈影像節」)於 2004 年由城市當代舞蹈團創辦,是亞洲最具規模的舞蹈影像盛事。其致力於呈現風格迥異、影像與身體之間跨媒界的展演,更為舞蹈影像開發多元及可能性,探尋新世代形體和影像的全新意涵。
「擴展的空間」
「擴展的空間」乃「跳格」自2021 年起從電影院延伸至展覽空間的單元, 引發不同藝術實踐和領域之間的多重對話。「跳格」透過跨領域形態來探索超越傳統影像的呈現方式, 以及尋索表演與流動影像、電影編舞和身體之間的交匯點。「擴展的空間」過去曾展出一系列將影像形式和敘事轉化成於空間呈現的聲音、物件、媒體和動態等裝置作品, 並詰問構成展演的動力, 也結合了律動和影像製作之間的異流。
《重 ( 構 ) /再 ( 演 ) 》
《重 ( 構 ) /再 ( 演 ) 》乃「跳格」的重演和檔案重建的主題,邀請兩位跨表演創作領域的前衛藝術家—印尼行為藝術家Melati Suryodarmo及法國編舞家兼舞者Xavier Le Roy 併發火花,探索他們的現場表演、記錄策略與形式。前者以長時及極耗費體力的表演著稱,後者則為90 年代末始於歐洲的非傳統「編舞伸延概念」推動及發展的重要人物。一場講座式展演—Suryodarmo 的《拆開 1:愛》(2023) 和Le Roy 的《情境的其他產物 (2009)》兩位藝術家將在作品存檔的方法論,邀請觀眾通過物件和影像等重新形塑藝術家的實踐場景與本質。擴展的空間:《重 ( 構 ) /再 ( 演 ) 》的節目將以套票形式發售,套票包括一個藝術家現場的展述,以及三場電影放映。詳情請見:https://jumpingframes.com/dialogues/
《拆開1:愛》(2023)_Melati SURYODARMO
演出_12/9 [二] 7:30pm 香港逸東酒店4樓藝廊
對談I. 表演性檔案:當下的身體
時間地點:_13/9 [三] 11:00am 香港逸東酒店1樓Kino
講者:Melati SURYODARMO 行為藝術家 (印尼)、Xavier LE ROY 舞蹈藝術家 (法國)、主持人:Özge ERSOY 亞洲藝術文獻庫資深策展人 (香港)
展覽《重(構)/ 再(演)》
日期:13/9 – 6/10/2023 2pm – 9pm(免費入場)香港逸東酒店4樓藝廊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