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大評論家 | 香港 | 姜紫芽 |無視少數終將成為少數 | 影話戲 | 防疫禁區2

由羅靜雯編劇導演的舞臺劇《防疫禁區2》創作於 2010 年,十多年後,新冠三年結束,經由導演調整而今再次登臺。改編版首映日吸引了諸多年輕面孔早早候場,也不乏長者遠遠觀看。它值得在不同人生階段常看常新,反復思考。開篇衝突設置巧妙,關於『犧牲少數,保全多數』的倫理命題,在本劇中既是前提,也是結果。

✒️加入「大評論家計畫」,詳情請見:https://www.artmap.xyz/services-9


為阻擋V病毒擴散,G城管理者直接將中央車站全面封鎖。即便如此管控,仍然存有變量——有孕婦使用未經臨床試驗的疫苗感染病毒成為血管人,劇中人物再次面臨『多與少』拷問:醫生是否要將孕婦作為實驗對象,即便她有可能因此喪命?記者是否要將真相錄像公佈於眾,即便有可能暴露地下隱藏已久的倖存者?G城管理者是否要為了穩定公眾情緒而徹底消滅倖存者?地下血管人是否要每年上交倖存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換取基本的生存條件?


人性掙扎與利益衝突層層嵌套,不斷叩問觀眾思考:若我是多數,將作何選擇?若我是少數,又該如何應對?熟悉嗎?這不是人們第一次面臨如此抉擇了。這部戲之所以重見天日,無非是因為人們不久前又一次重複了錯誤。現實教會人們變得聰明,識大體,充滿道德覺悟,好像每一次就該去自覺主動為最多人提供最大的利益。


多數與少數的抉擇不僅是戲劇家的難題,也引發哲學家科學家的關注,最著名的莫過於『電車難題』:


1. 一輛剎車失靈的電車正高速駛向岔路口。若你任其行駛,它會撞死前方五人;若你轉動扳手讓它轉向轉向,它會碾死另一條鐵軌上的一人。

2. 還是這輛剎車失靈的電車,這次你在電車上方的天橋上,看著它衝向前方五個人。但你身邊有個胖子,若推他下去則剛好截停電車從而令前方五人獲救。


不管人們如何思考糾結,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約書亞·格林在 2001 年通過 fMRI監測人的大腦,給出了關於『電車難題』背後的決策過程:當人們決定是否要轉動扳手時,大腦會迅速把結論發送給前額葉皮質層:殺一人比死五個人好。但當人們被問及是否要把那個胖子從橋上推下去救其他人的時候,大腦中有一塊與情感相關的單獨區域被啟動了。畢竟這選擇會讓人產生『死於我手』的愧罪感,從而避免行動。


研究令人欣慰,人們的道德決定並非完全依賴理性計算,它也受情緒影響:愧疚、喜悅、悲傷…以及恐懼。令人擔心的是,腹內側前額葉皮層受損的人,面對這種困境,會以『更大利益』名義推人落橋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四五倍。我個人解讀為,那些以更大利益為藉口漠視他人感受/生命之人,無疑是「腦子受損」;而營造恐懼煽動情緒的人,更是其心可誅。有學者批評說,電車困境的場景設置太過極端,與現實無關——就像有觀眾質疑說,戲中衝突太過複雜錯亂,無法自洽。但現實是,人們早已經歷過無數次類似的極端選擇,多到早已不以為然。


《防疫禁區》的價值,不僅僅是回看現實,更是無聲的發問:到底是誰將人們的道德置於恐懼中炙烤煎熬,直至關乎個體與生命的人之常情最終隱入塵埃?


文 | 姜紫芽(大齡求學青年 在讀應用語言學博士)

圖 | 影話戲


防疫禁區 | Cinematic Theatre 影話戲

|觀賞日期

📅 日期|2023 年 10 月13日

🕙 時間|20:00

地點 | 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合作查詢 |advertising01@artmap.com.hk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