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余來 frame.png
余來

金融從業者,歷史人類學碩士

大評論家 | 香港 | 戲劇 | 新域劇團《豐子愷》

2023年9月30日

高山劇場新翼演藝廳

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豐子愷

話劇《豐子愷》開場僅五分鐘的時候,內心就湧起了愧疚感。何故?豐子愷,一個在我生命中無數次給予溫暖的漫畫家、散文家、翻譯家,而我對他的晚年竟完全不了解。話劇以豐子愷晚年在文革的遭遇開場,告訴觀眾主人公命運最後階段的不幸遭遇。紅色的歌曲聲中,蘊含著黑色的人生基調。

 

豐子愷乃我的浙江同鄉,也是我青蔥歲月反復閱讀的文化大家。豐子愷的散文,是我小學年代的啟蒙讀物;而他的漫畫,則更是在我人生無數個彳亍時刻,帶給我溫暖、鼓舞與信念。《豐子愷》的編劇兼導演盧偉力介紹,豐子愷有三顆心:童心、詩心和佛心。我不僅深以為然,並且深有同感。

 

豐子愷是一位並不太為香港觀眾矚目的文化人,可能因他本人及其兩位恩師:李叔同和夏丏尊皆與香港無甚交集有關。但是,在目前香港這個「大時代」的背景下,豐子愷的人生境遇著實值得香港人尋味。豐子愷這一生,經歷過家道中落、負笈求學、戰爭逃難、文革迫害等等,他是如何保持一片冰心的呢?

 

導演選取了豐子愷人生中重要的幾個場景,包括晚年受迫害、少年苦求學、中年謀事業等等。就我而言,其實最希望了解豐子愷晚年的遭遇,但可惜這只在話劇開頭淺嘗輒止,未能展開論述。在劇後交流中,導演坦言豐子愷受難之深非一般人能想像。但這部分不知是否限於客觀原因,未能向觀眾全面展示。

 

劇中一幕令我印象頗深,就是在抗戰逃難途中,豐子愷懷揣戰爭畫稿,糾結到底是否丟棄——不丟棄,有機會被日軍繳獲而連累他人;丟棄,自己的心血付諸東流。最終,他在與內心幻化的李叔同「交流」後,選擇丟棄了畫稿。但有心的觀眾會想,因日軍而丟棄手稿,和因文革而銷毀手稿,究竟孰更可悲?

 

豐子愷在文革期間,成為「黑畫」運動打擊的重點對象之一。香港向來有「重寫經典」的傳統(如李碧華的《青蛇》),而話劇《豐子愷》,張達明所飾演的,是一個充滿「港味」的豐子愷,這令我認識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豐子愷。然,亦無不可,或許一百個人來書寫豐子愷,就會有一百個豐子愷。

 

最後,請允許我秉筆直書。《豐子愷》雖為一齣難得的話劇題材嘗試,不過導演平鋪直敘的創作手法,令話劇的衝突性略顯不足。豐子愷的出身,他的遭遇,他的感悟,理應有更加深刻的詮釋。那樣的話,人物形象會更加豐滿。如能站在本劇這個「巨人的肩膀」上再作進一步創作,相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