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育世(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助理教授)
「光‧舞弄‧影」2022台灣光影藝術節終於去年聖誕節於國立台灣美術館開幕,儀式由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主持,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國立臺灣美術館長梁永斐、策展人曾鈺涓及參展藝術家們等人出席。協同策展人翁淑瑛特別對聆聽導覽的民眾提醒「(這個光影藝術節)不是燈會,是光影藝術展演」,這個特別被提及且頗令人玩味的策展註腳,令人不由得想為台灣行之有年的元宵燈會簡史與刻正發生的光影藝術節策展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台灣元宵節燈會的傳統,在近卅年以來的轉變,可以視為民俗、文化治理與當代藝術思潮的揉合體。沿襲自漢文化傳統民俗的元宵節,為自古代即與新正、清明、端午、中元與中秋並列台灣重要傳統民俗節日。即使在採行過西曆新年的日治時代,日本總督府仍特許台人在農曆元宵於艋舺龍山寺辦燈會。台灣各縣市各自有獨特地方傳統的元宵節習俗中,尚有如台北社子島「夜弄土地公」活動,新北平溪放天燈,台南鹽水蜂炮,台東元宵炸寒單,以及澎湖乞龜祈福等等傳統民俗活動,唯獨以燈會成為主要內容形成的「慶元宵」傳統,在各縣市普遍成為台灣一個標誌性的特色,近年來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節慶化」的資源介入,如1990年起交通部觀光局以「台灣燈會」的名義將元宵燈會升級為國家級文化活動,而由各縣市輪流爭取主辦,成為各縣市施政與城市行銷的競爭場域。
以電子、科技藝術以及光環境概念轉型的燈會
進入廿一世紀之後,除了文化藝術領域的策展人觀念及制度的逐漸成熟,以及與全球的當代藝術與設計領域的思潮與語境頻繁交疊的影響,台灣燈會在近幾年來也逐漸開始產生質變,除了逐漸引入前述的策展人制度,原來傳統的元宵燈節也在全球類似的大型藝術節例如奧地利的林茲電子藝術節(Annual Ars Electronica Festival)以及倫敦光影藝術節(Lumiere London)等的交互參照之下,新型態的關於以電子、科技藝術以及光環境概念的藝術節策展逐漸成為可能,再加上同時期以來各地方歷經社造、藝術介入空間、文化創生等等建構過程,各縣市政府透過藝術節進行城市空間論述的重新建構的意圖,更讓原來的元宵節燈會逐漸形成新的各家策展手法與概念的競逐場域,除了燈會開始產生質變,例如交通部長林佳龍在2020年喊出的「台灣燈會2.0」的概念,喊出了「觀光交通政策要將創意設計融入政策推動,透過藝術與設計翻轉臺灣燈會的美學品味,成為臺灣燈會下一個階段的全新樣貌」的口號之外,一種更與當代科技藝術靠攏的策展思維更催生了各地所謂「新型態燈節」的出現,例如台南月津港燈節,新竹光臨藝術節,嘉義「光織舞影」光影藝術展等等,均可視為在策展人制度與科技藝術雙重催生因素下產生的「新型態燈節」。且這些新型態燈節中,有些選辦的時間仍與元宵節的時序重疊,有些則未必符合,則成為元宵燈會與新型態策展燈節在概念上的有趣想像競合關係。
回到國美館的「光舞弄影--2022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中,的確也因為展出時間與傳統的元宵燈會的時間大致重疊(傳統的台灣燈會會選擇在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前後約長達近一個月時間,但近年來則視各縣市不同的策展意圖,有些如農曆年較早來臨,會順勢往前連結到聖誕節即將陸續活動展開,例如2022年的高雄台灣燈會即是一例),頗有前述「新型態燈會」的意味,若我們細細閱讀自2020年開始的「光之書寫」,2021年「黑暗之光」以致於到2022的「 光舞弄影」等連續三屆由國美館所策辦在農曆年之前的「光影藝術節」,究其原初,的確不無藉著燈會所依存的社會語意脈絡而讓該藝術節找到一個發生基礎之意。
光影藝術節不同於燈會的跨域體驗
只是策展團隊更側重在這次光影藝術節中所呈現的跨域體驗,策展人曾鈺涓在策展論述中更引用英國詩人拜倫的詩作《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作為一個楔子,希望能讓觀眾在光影藝術節中以身體與知覺進入新的觀展體驗。策展團隊將整個展覽更進一步敘述為「光影劇場」、「光景舞台」與「光遊界面」三種光作為經驗中主、客體時的不同樣態。此次邀請藝術家如金啟平、吳冠穎、紅聲數位設計的作品《迷宮幻遊》,林書楷的《陽台城市文明-模造光城遊境》,澳洲團隊西蘇工作室(Atelier Sisu)的作品《稍縱即逝》(“Evanescent”),法國藝術家札卡哈米達(Zakahamida)的作品《切割-切割和控制》(”C.CUT-UP! Cut-up & Control”)等十件作品。
策展人曾鈺涓特地在策展論述中提到:「在美術館舉辦的『光影藝術節』,並非僅是提供『燈光秀」的賞心悅目的娛樂節目與拍照打卡點,而是如何透過策展建構「光影藝術節」的主體性與藝術深度,實踐藝術與科技跨域創作的能量,同時也是國立台灣美術館自2002年開始執行數位藝術創作計畫,推動台灣數位藝術創作之發展至今,培養台灣數位藝術創作者的創新及實驗性舞台之展現。」究其重者,這樣的策展作為,必須同時關照三個面向:一是在燈會的民俗節慶脈絡基礎上交融實踐前瞻性或實驗性藝術策展作為的可能,這一點在台灣各地策展單位的分進合擊下的確已經成為趨勢。二是藉著光影藝術節的類似策展操作,逐步拓清及踐實數位藝術的發展脈絡,國際與在地的交互語境,科技與審美的辯證關係,可能都會是未來相關光/影藝術節策展的關照重點。最後則是透過公私立專業美術場館的介入與營造作為起點,以光/影內容為主的數位藝術對於空間與環境體驗內容的解構與重編,策展方能提出何種願景與實踐路徑的想像,或許更會是數位藝術與近未來人類世所能共同建構的重點。
光的轉向,在微觀物理的層次裡已不再如過去所認為是力的作用,而是來自「量子交換」;曾經我們那麼熟悉的元宵燈會,與數位藝術世代的藝術家與策展人的對遇,所產生的概念與內容的轉向,不可避免地將會透過各複雜語境的交互作用,而達到策展人藉義拜倫原詩所要描述的光影交融的境界。
光・舞弄・影—2022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戶外園區
(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日期:2021 年 12 月 25 日 - 2022 年 2 月 28 日
(除夕及初一照常開放)
時間:17:00–22: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U-108 Space(原108展覽室)
日期:2021 年 2 月 25 日 - 2022 年 3 月 20 日
時間:09:00–17:00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