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智聰
搶閘在2017年1月1日出版全新專輯的,那不是甚麼流行歌手抑或星級天團的作品,而是英國前衛音樂家、有ambient氛圍電音教父之稱Brian Eno,他就在元旦當天發行了其全新ambient專輯《Reflection》。
重點是在《Reflection》裡Eno實行回歸到最純粹的ambient music姿態,專輯內只有收錄一首長達54分鐘、沒完沒了而來的ambient樂章〈Reflection〉。而Eno的ambient music實驗初衷,就是試圖創造出無窮無盡、沒有時間規限的氛圍音樂出來,就像坐在河流旁邊般,聆聽著是同一河流,但它卻又產生不斷變化。
我們總不能單憑三言兩語來介紹Brian Eno,也是何解在多年來我可以孜孜不倦地寫著這位有趣而影響力無遠弗屆的音樂傳奇。他是藝術搖滾樂手/唱作人、電子音樂先鋒、幕後製作人、音樂理論家/哲學家、多媒體藝術家,他自言是「非樂手」;Eno的最大典故,是他可以由來自上世紀70年代初葉英國glam rock界的搖滾名星(前Roxy Music成員),而一頭裁進嚴肅學院派前衞音樂/實驗音樂範疇。然而Eno最廣為樂迷津津樂道的,是他在ambient music電音範疇上的代表性先鋒角色與重大成就。
無論你是在哪一個年代認識到Brian Eno,當你投入去鑽研ambient music這門樂派,都會有驚為天人的發現。
我曉得考究Brian Eno的ambient電音,已是80年代中期的事。(當年我的一大心願,是可以集齊所有Eno的唱片,包括他所參與過的作品,但當我見過其龐大的唱片目錄後,那豈止是遙不可及,甚至對當時我這位貧苦學生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我第一張購買Eno的ambient唱片,是亂打亂撞地找到了Fripp & Eno的1975年專輯《Evening Star》,何以選擇這張?大抵因為看到是他與前衛搖滾先鋒樂團King Crimson結他手Robert Fripp的合作,而心想那定必是很厲害的音樂來(而那時又見不到73年雙方首次合作的《No Pussyfooting》)。猶記得首次在唱盤上播放這專輯,唱片第一面的幾首短篇的ambient樂章都是多麼美妙的氛圍音樂體驗,但到了第二面——佔據了黑膠唱片整面、長達28分鐘的〈An Index of Metals〉,卻叫我聽得目瞪口呆起來,樂曲的冗長、靜態、神秘、深不可測、耐人尋味,一下子叫我不能自拔地墮進他們的深邃ambient迷宮。也許從此確定了我對長篇ambient樂曲的喜好。
就像一眾minimalism音樂般,Brian Eno的ambient音樂讓我聆聽到的空間不是講求闊度,而是屬於深度的。
1975年的《Discreet Music》和1978年為其ambient系列出品揭開序幕的《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都是兩張Eno最具奠定性意義的個人ambient專輯,而在一次車禍後Eno住醫院時取得對氛圍音樂之靈感的前者,主題曲便有半小時的長度。基本上,Eno的ambient音樂是可以沒有長度的限制,但其錄音作品在從前基於黑膠唱片(或卡帶)之容量所限,他的長篇樂曲只許做到30分鐘內的長度。
直至1985年《Thursday Afternoon》專輯的出現——那是CD產品剛面世的年頭(而尚未普及),這是Eno首張為CD形式所灌錄的專輯、也是只有以CD形式出版(但其同名「錄像圖畫」作品是有作VHS發行),當時Eno便突破性用盡了一張CD的容量,只收錄一首全長61分鐘的同名曲目〈Thursday Afternoon〉,這亦開拓了他的「一曲ambient專輯」模式,標誌著Eno在ambient音樂領域上的另一里程碑。
多年來,Eno以官方姿態出版過的「一曲ambient專輯」並不多,在《Thursday Afternoon》之後,便要到1993年的《Neroli》(副題Thinking Music Part IV),繼而便是今次的《Reflection》。
去年,Eno才出版過《The Ship》這張睽違4年來的個人專輯,在風格上沒錯是屬於他的ambient類別,但幽閉深邃的主題曲上有Eno的人聲運用,抑或三部曲〈Fickle Sun〉裡有他的主唱與spoken words,甚至內容上涉及上世紀10年代鐵達尼號沉沒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題材,這都是多於一張純粹的ambient唱片。
所以《Reflection》才是Eno貫徹始終地重返純ambient路線的作品。有別於2012年發表的畫廊及機場藝術裝置配樂作品集《Lux》所收錄有4首18、19分鐘的ambient樂曲,《Reflection》之要點是他打造出一首川流不息而來的長篇ambient樂曲,而除了有以黑膠唱片(劃分成四部分)、CD及MP3形式發行之外,還有跟合作無間的軟件設計師Peter Chilvers所共同創作,跨越音樂、視覺與衍生藝術的Apple TV和iOS版本,正為這個ambient作品提供不一樣的新媒體聆聽體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