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疊韻》




作為當代法國哲學界在世最著名哲學大師的南西(Jean Luc-Nancy),其著作並不容易讀,中譯本也少。但在這本他與編舞家莫尼葉(Mathilde Monnier)的所合作的《疊韻:讓邊界消失,一場哲學家與舞蹈家的思辨之旅》一書,反而透過對話的生動姿態,讓南西的艱澀哲學觀念,也變得可以被讀者感知了。


我欣賞這本書的主要理由之一,全然是編輯上的,我覺得兩位作者對他們的合作主題是關於舞蹈這件事很有意識。所以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有舞蹈的靈動性,看是隨意的對話,卻逐漸引入主題。到了第三部分的<排練筆記>時,他們刻意不顯示文字內容是出自誰,彷彿這兩個異質的身體在對話的舞蹈中,彼此融為一體,分享相同的節奏與呼吸,而最後一部〈疊韻〉則是南西的文字,後來卻被莫尼葉編成舞蹈演出,等於思想真的成為舞蹈,而非無力的概念。


我首先受益的討論,是《疊韻》中關於舞蹈與性的關係。這都歸因於這兩位法國人的對話,讓我們可以藉著他們的開放,去碰觸大家老是迴避的問題。為了突顯現代舞的崇高,為了顯示觀眾的清高,我們總是忌諱去談在舞蹈中,其實情色是很關鍵的一個部分。想想看當古典時期芭蕾在演出時,台下那些貴族或中產階級,看著當時尺度算是穿著接近限制級的芭蕾舞服的曼妙少女時,你真的確定他們是在看舞蹈動作,還是在看舞者的身體?


南西與莫尼耶對此議題的討論,則是馬上破題,直接承認性與舞蹈之間的密切關聯,包括提到很多與豐收儀式相關的原始舞蹈,都有大量而直接的猥褻成分。但承認這點後,他們馬上將話題轉往更深刻的角度:「不過性與舞蹈的差別在於,前者令身體擴張,又令身體集中在與另一個身體接觸的部位上(兩人彼此交融的每個部位與敏感帶),並最終感覺到身體在高潮的頂點蒸發了,然而,後者是讓身體開啟一個包圍它的空間,讓身體在這個空間中再造和重組,並最終感覺到身體延展成一整個世界。我們不妨這樣描述兩者的差別:『做愛』緊緊包覆,而『跳舞』層層展開。」(頁149。)


這樣的思考,把身體的空間性帶了出來,不再黏膩於性本身,即使舞蹈與性有關聯,但舞蹈的展開,讓舞蹈不再侷限在某個點或某個人,舞蹈與空間、他人或其他任何可能的東西對話。在《疊韻》中,南西與目前擔任巴黎的國家舞蹈中心藝術總監的莫尼葉,他們認真用彼此的專業去即興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模式,如果思想本身就是一種舞蹈,而舞蹈也可以是一種身體思考,這看似最遠的兩者,有沒有可能其實是最近的呢?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有隨著思想跳舞的感覺。如果說,舞蹈是南西說的,是一種間距,一種從我這個狀態跳到另一個狀態,我離開我又連結我的曖昧情況。那麼在《疊韻》中,這種隨著對話的身體去做觀念的移動,去進行思考的跳躍,的確會有莫尼葉所形容的:「舞者不太可能有自身之外的其他媒介,不可能跟現場發生狀態保持距離……迷失的恐懼,我們永遠無法企及的完美。這些問題都一直在,儘管如此,我要說,有機會跟自我產生直接聯繫,正是我們舞蹈的力量。」(頁40。)


沒錯,正是這樣的感覺,閱讀《疊韻》把你帶到當下,你得用自我去聯繫,因為沒有體系可以遵循,沒有預測接下來對話發展的體系,沒有結論,過程沒有完整的連續性。每一段都有新的刺激,每下一段又展開新的空間,有時又反覆之前的主題。


我喜歡這種閱讀的感覺,不像再讀一般哲學著作,好像行軍一樣,必須嚴格又精確。《疊韻》行文所帶有的輕盈舞步,是會讓人雀躍的,彷彿跳舞會讓人興奮一樣,即使有時會重心不穩,甚至跌倒,也一樣令人開心。


莫尼葉的《肥皂歌劇》曾受邀到2012年關渡藝術節演出,我還記得我是在學校水池旁的巴士站看到她的,她戴著太陽眼鏡正準備走過我身邊。我馬上就認出她是莫尼耶,雖然我不認識她,但我喊了她的名字,她停了下來……《疊韻》中譯本的催生,可說是始於那次的攀談(我不是譯者,本書譯者郭亮廷是留法的,譯得非常好)。意外,多麼美好……


作者:Jean Luc-Nancy及Mathilde Monnier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月份:2015年2月

Bình luận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