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鄭凱靈
拜訪昆蟲小宇宙
250隻昆蟲的趣味生活筆記
作者:孫淑姿
出版社:萬里機構
出版月份:2014年2月
詩云: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螽斯和紡織娘的名字,現今城市人都不太稔熟了,從前蟋蟀在院子行走的路徑就如聖誕節一樣周而復始、叫人期待,可是自從我們在大自然面前越走越遠,夏天的蟲鳴也漸漸變得陌生了。被我們遺忘在暗黑中的是怎樣一片多姿的世界?
作者不是藝術系出身的人,然而她執著地追求捕捉自熱之美;她也不是一個生態學家,甚至書中的昆蟲都不是按鱗翅目的分類法排列的,但看她自己的分類方式——蓊鬱山野、氤氳水邊、蟋蟀在堂——分明又對各類昆蟲的生態瞭如指掌。在人人用微距鏡頭拍攝昆蟲的時候,作者卻選擇以最傳統的針筆記錄下它們的一毛一鱗。她的昆蟲像在紙間爬行之際被凍住,寫實之餘帶有超現實的細膩。
十餘年間不斷繪畫,觀察昆蟲的秘密基地卻一個又一個地失守,變為城市的另一條水泥路、另一幢低密度豪宅,作者卻始終相信那些失地終將一一收回。當我們討論開發大嶼山之時,作者在大自然中獲得的喜悅、感動,以及對造物者的讚歎對我們可有啟發?
Show You Work!
10 ways to share your creativity and get discovered
作者:Austin Kleon
出版社:Workman Publishing Company
出版月份:2014年3月
藝術家的困難有時不在於突破自己,而在乎吸引視線。紐時暢銷書作家Austin Kleon深深明白做「隱士」的苦處,所以在這本小書中不吝嗇地分享了十點讓人發現自己的方法。作者特別關注社交網絡帶來的機會。以前的人總對自己的創作過程有難言之隱,但當網絡普及以後,藝術家卻可以早在作品出爐以先和觀眾建立關係,所以作者給的第二個建議是「think process, not product」。觀眾當然喜歡看藝術創作,但他們更願意自己也成為有創意的人,自己也能參與創作過程。而當藝術家和他們溝通之時,不僅能提升自己的作品,更能讓自己更被留意。有人看到,就不再是隱士了。
毒自去偷歡之泰晤士河畔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