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五月。2013|新書推介

文/林三維



誰殺了韋勒貝克

作者: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

譯者:嚴慧瑩

出版社:大塊

日期:2013年03月


每次韋勒貝克有新作推出,最開心的便是法國媒體。他們要不很討厭他,要不便像患感冒般需要睡眠般看愛讀他的小說。在法國文壇中,更有「韋勒貝克現象」與「韋勒貝克風暴」形容小說推出後的閱讀熱潮。


閱讀《誰殺了韋勒貝克》,你不會有多愉快,作者的自我醜化(或者是真實披露)、對同性戀的刻畫與政治立場也令人人側目。小說的主角傑德‧馬丹是一名身價超過千萬歐元的藝術家,同時他也算是社會上較得到共鳴的文藝性格,喜歡攝影與繪畫,成名後居住在無人打擾的鄉間大宅,大自然是他的創作素材。另一位角色便是韋勒貝克「自我分裂」的成名作家(同樣名為韋勒貝克),作者將自己拋進文字世界與故事共存裡,與其他小說人物交談生活,並不是生例(例如:Paul Auster的第一人稱很多時也是自己),但在小說中的韋勒貝克卻遭受到慘綠的殺戳,他描寫自己被殺掉的片段其實頗為「滑稽」,殺手將他的腦袋和狗的腦袋一起割下,整齊地擺放在長沙發上,四目相對。當警察發現他時,蒼蠅已在其屍體內大量繁殖,臭氣熏人。韋勒貝克在被殺害之前,惟一碰面的便是傑德‧馬丹。小說的兩位主人翁也是孤僻的人,不善於表達自我,而朦朧的關係讓他們與讀者的距離更近。


順帶一提,《誰殺了韋勒貝克》的簡體譯本是《地圖與疆域》,繁體譯本的書名較之先聲奪人,而簡體譯本則透露韋勒貝克野心勃勃的創作,真實與虛構類比地圖與疆域。




迷戀音樂的腦

作者: Daniel J. Levitin(丹尼爾.列維廷),

譯者:王心瑩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2月


關於音樂與記憶的書有不少,例如Nick Hornby的《31 songs》以及陳德政的《給所有明日的聚會》,兩本書也是以音樂為主軸,輔以記憶,而音樂無形間成為個人編年史的一部份,屬於個人深處,召喚過去的載體。這類型書固然好看,《迷戀音樂的腦》講述的卻是更能引起大家共鳴之事,只要試過對某首歌感動流淚,卻對另一首歌無動於衷的讀者,也會對作者在書中提出的疑問感興趣。為何有些人對音樂一窺不通,卻仍然能在旋律中尋找安慰?此書以認知科學為切入點,解析音樂的科學,了解大腦是如何理解、感知音樂。在開始討論音樂的腦科學基礎前,作者先為讀者介紹音樂的專有術語,例如音高、節奏、回響等等,對音樂完全沒有樂理底子的人,用文字來理解音樂,實在有點困難,可幸的是,作者不憚其煩地以例子解釋。



衝動購物日記

作者:鹿島茂

譯者:王淑儀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 2013年3月


單單是看書名,已覺得內容非常有趣。作者鹿島茂是重量級法國學研究專家,專攻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與文化。是次交出的作品以幽默的文筆,講述被購物衝動主宰的物件之旅。這本《衝動購物日記》與《上等舶來學》是相映成趣,組成「鹿島茂物件學」,談談在衝動下,買回家的腹肌訓練器、小腿暖氣機、通勤公事包、躺姿折射眼鏡、中華健康棒、便宜旅遊套裝行程……等另類物件的故事,打造

專屬自己的小宇宙。



繁華都市小小神:香港市區中的土地神位

作者:Michael Wolf

出版社: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出版日期: 2013年4月


小時候經過神主牌,都會匆匆走過,生怕沾上任何不祥之氣。德國攝影師Michael Wolf應該會暗笑如斯的迷信。《繁華都市小小神:香港市區中的土地神位》(Small God, Big City: Earth God Shrines in Urban Hong Kong)便是以香港鬧市中的土地神位為題材,讓這些隨處可見的小小地主像細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香港著名的文物保育學者及專家李浩然和狄麗玲,亦再次為Michael Wolf的攝影集撰文。《繁華都市小小神》透視了「小小地主」詫異的魅力。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