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八月。2013|新書推介

文/黃愛珊



變形的俄羅斯娃娃

作者:黃勁輝

出版社:點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

於2012年憑籍電影《奪命金》奪得台北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編劇」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等多個獎項的黃勁輝,更是「香港短篇小說選」的常客。這位香港新生代寫作人,在為口奔馳的髮間也堅持創作,以獨具風格的筆觸,炮製出七篇氣息詭秘懸疑的黑色短篇小說。集錄於《變形的俄羅絲娃娃》。迷失在邊緣城鎮中環才俊、能將熱血冷卻的愚人中學,極理性和極非理性的同居戀人……最荒謬的情節和戲謔的語態,有時可能是對現實的最真實反映。小說中層層疊疊的俄羅斯娃娃,一時是秩序、庇護,及個人內在的象徵,會隨主人公的精神狀態而變換位置,一時成為表現主角深心中的慾望與秘密的道具,一時又變成「人吃人」變態法則的意象。作者揉合卡夫卡式的寓言和諷刺,表現當今世態中人的異化、關係的拉扯、社會的畸形等後現代人類精神失格的案例——「我城已崩壞,求求救望靈魂」,當理想和靈魂的防線失守,人們應當如何自處?本書或許未能提供解答,但這樣激烈的小說就像預演,或許在它非虛非實的庇護下,讀者才得以舉輕若重地叩問內心以尋找答案。



變臉幻書

作者:洛楓

出版社:文化工房

出版日期:2013年2月

變臉幻書?變幻臉書?是書臉幻變,抑或是幻臉變書?作者洛楓或許無意大玩迴文遊戲而將書名排成田字形,但她也不能阻止讀者將這四字以不同排列方式砌出堪可玩味的新意義。Facebook status反映了一個人當下的所思所想,見字如見人,字裡行間浮現出人的音容笑貌,讀著讀著,不禁恍然:是臉?是書?這部作品從臉書來,卻不因臉書而生,同是文字,為何在臉書上的不能是書,印刷成實物才叫書?一層層意義的不安分扭動正是書名「變幻」之真義。此書洛楓將臉書上發表過的文章結集成書,形式上別具實驗意義,除對Facebook這新生代網絡寵兒偶發微言絮語,更讓讀者反思城市人與網路的關係;不是普通人零落的靈感碎片和情緒粉末,卻是真誠文字人在網絡海洋上努力構築的思緒板塊。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林嵐的藝術

作者:Dayang MNT Yraola(菲律賓)、王曉松(中國)、阮美寶(香港)、程展緯(香港)、列咏虹(香港)、任卓華(香港/美國)、Carolyn Cartier (澳洲)、曾德平(香港)、楊陽(香港);另與林嵐對談有香港藝術家陳育強、何兆基及尹麗娟。

編者:楊陽

出版社:Kubrick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當日跟隨在大師身側連連發問的青澀少女,今日不但已成為獨當一面的藝術家,更踏上其師的腳步作育杏壇,任教於香港藝術學院。畢業於中大藝術系、研究院和教育學院的林嵐,擅長大型混合媒介雕塑及裝置,當年進入新亞書院後即承教於本地雕塑家張義,三年來沐浴於如若春風的言傳身教中。「人多的地方不要去」是張義常說的話,林嵐銘記於心,自此培養出她「不流行」、「不重覆」的創作態度。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人性化的師徒制儘管最能從德行、性情方面作育人才,但在學院行政化的潮流下早成過氣黃花,唏噓之餘,林嵐將學院教學經驗作出小結,揉合歷年來對藝術的冥想,與一眾藝術文化人共同建立出這樣一本藝術反思錄,談藝術教育,談藝術生產,談藝術家在市場的自處,也談藝術家對創作物料的道德責任。



香港玩具誌

作者:彭順口述 張施源撰文 出版社:香港中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7月

對上個世紀的玩具來說,一個「Made in Hong Kong」的標籤,好比一個至高無上的名牌,有誰不愛香港的鐵皮青蛙、上鍊小雞,和卡通電子錶?身為本地著名導演的彭順,正是這樣的一個玩具發燒友,二十多年來用業餘時間搜羅一屋子玩具也罷,竟還開設了香港玩具博物館對外展示其驕人收藏!今次新作《香港玩具誌 HONG KONG TOYS STORY》將這股狂熱延續,四百多幀彩色玩具照如數家珍,配上作者真誠的文字,細訴童年的溫情回憶之餘,更將香港這座曾輝煌一時的玩具王國的輪廓,在讀者眼前重新勾勒出來。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