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4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 臺灣 | 多元文化匯聚共生力量 | 專訪策展人李韻儀、計劃主持人吳淑倫


2024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將於 6 月 21 日開展,今年適逢十周年,以「成為流動的邊界」為主題,回顧臺灣近年來「藝術節」、「藝術季」為政府部門活絡地方產業、包裝地域文化、帶動觀光與促進地方經濟的重點方式之一,作為臺灣指標性地景藝術活動,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具有什麼樣的特色,其運用什麼方式讓藝術節能長年保持能量,我們專訪策展人李韻儀與計劃主持人吳淑倫談藝術節十年的積累與策略。


(上) 計劃主持人吳淑倫 (下) 策展人李韻儀


| 2015 年策展奠基石_觀光凝視

 

策展人李韻儀和東海岸的機緣開始於研究所時對原住民當代藝術研究,她到東 部做田野調查,從此留在東海岸,在完成論文後,李韻儀認養了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管理的「月光小棧」空間,經營「女妖在說畫藝廊」,舉辦藝術展覽、表演活動,長期與在地藝術家建立非常緊密的關係。

 

2015 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正式成立,李韻儀擔任第一屆藝術節專案經理,吳淑 倫擔任行政執行,到了 2017 年李韻儀擔任策展人,負責展覽策畫、策展論述的撰寫以及駐地藝術創作執行,吳淑倫則是擔任計畫的主持人以及行政總監,團隊裡另外還有負責市集、月光海音樂會的工作夥伴。工作團隊有一個共通點是成員大部分是移居東海岸的藝文新移民,每個人來自四面八方,擁有不同專業,共同打造節慶活動。


淑倫和韻儀是十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媽媽戰隊的親密戰友,我們一邊生養兒女一邊孵育藝文

 

凝聚地方人文,透過藝術節被交換成產業的共同體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草創時期由潘小雪擔任策展人,以「閒暇哲學、觀光凝視、 大地美學」三個核心理念為基礎發展策展概念。其中「閒暇哲學」從第一屆主題「海海人生」提出花東人面對大自然挑戰的自我解嘲、第二屆「詩意的棲居」,以阿美族「達魯岸」(talo'an)農田中供休憩或供農事使用的場所概念,討論 「休息」對人的重要性。 

 

「觀光凝視」與藝術節自身的屬性有直接的關係,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隸屬於交通部觀光署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簡稱東管處),是在觀光體系下成立的節慶活動,因此「觀光」屬性對該藝術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現實上,花東地區沒有工業,傳統民生產業沒落,無可避免的觀光成為賴以維生的產業,因此為深化東海岸的「觀光」理念,無論是外來藝文新移民或是傳統在地原民透過將文化、藝術轉化成可以被交換、流動的「觀光凝視」,在藝術節的參與中,成為彼此互相影響的共同體。「大地美學」則展現於藝術創作的部分,藝術節透過邀請或徵件駐地創作,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們,分別駐訪在東海岸地區,以大自然為啟發創作出引人共鳴的地景藝術。藝術節以這三個核心理念精神分別發展出「駐地藝術」、「月光海音樂會」、「藝術市集」與「開放藝術工作室」等活動架構。


藝術家 拉飛.邵馬-光之殿

 

| 2017 至 2023 年延續與共生_ 從潮間帶出發看台灣與眾多島嶼的關係

 

2017年由李韻儀擔任策展人,吳淑倫擔任計畫主持人,以「潮間共生」為題進 行策展,李韻儀觀察在東海岸擁有的不只是大地更是海洋,是土地和海洋交會的潮間帶。狹長的東海岸就如同潮間帶,有劇烈的地形變化,有最豐富地質變化,擁有生物的多樣性,提供臺灣東部海洋民族文化生命的蛋白質,也是藝術節的基地和養分。接下來的三年,李韻儀延續「潮間共生」論述基礎,提出「島群之間」、「潮騷之歌」、「邊界聚合」等策展主題,從潮間帶出發看臺灣與眾多島嶼的關係。接著提出「海歌山和」、「群山之島.群島之洋」「越過第五道 海浪」等主題,李韻儀每一年都在思考,要用什麼角度切入,再一次瞭解東海岸,希冀透過不同的視野重新理解我們自己的位置與跟環境的關係。

 

藝術家 陳依慧作品


| 2024 年_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島嶼:讓故事繼續,讓藝術流動人為的邊界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邁向第十年,其已為一種品牌意象,成為民眾每年必朝聖的經典慶典活動之一。今年藝術節開幕記者會特別以東海岸月光升起畫面作為展開,並運用數位科技做為空間設計,以環景效果讓與會者沉浸其中,同時搭配今年藝術家作品、以及「月光海音樂會」的歌手一起參與。李韻儀表示,會將這次在記者會嘗試的影像設計加以優化,未來在東管處的遊客中心將這些東海 岸景色與地景藝術展示,讓非藝術節期間的旅人,也能一睹月光海的風采。

 

2024 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策展以「成為流動的邊界」為主題,李韻儀分享來自印尼的駐地藝術家的駐地創作經歷

 

印尼藝術家到東海岸被安排至三仙台的阿美族比西里岸部落駐地創作,進駐前,藝術家拜訪部落,在該部落文建站進行創作說明會,過程中發現現場協助照顧老人的移工都是來自印尼的同鄉,令他倍感親切,當地的移工、老者也熱烈歡迎藝術家的到來,創作期間彼此互有往來、互相協助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文建站平時會安排一些工藝手作活動讓老者娛樂與學習,當藝術家結束駐地創作,部落的老人將藝術家的身影縫進他們的拼布作品裡。李韻儀表示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正真切地實踐她想表達的「成為流動的邊界」,她認為每一個人都有獨立鮮明的樣子,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島嶼,所有獨立自主的島嶼,透過海洋、透過文化交流的連結,成為流動的邊界。邊界是流動的,而不是一座固守的城堡,邊界也必須流動,才會有強韌的生命。


藝術家 伊.馬爹.蘇卡拉灣 作品

 

|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作為一種平台

 

從 2022 年開始,月光海音樂會開始嘗試售票,售票狀況保持不錯成績,藝術節 不再只是一個官辦的免費活動。今年的音樂會節目,配合「成為流動的邊界」 主題,內容更加的國際化,邀請藥師寺寛邦、愛爾蘭火舞以及印尼的南僑幫舞團進行演出。為了慶祝十周年,團隊特別規劃一個專場音樂會,主要呈現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月光海音樂會」為什麼如此迷人,節目邀請 都蘭部落、紀曉君、Sangpuy 桑布伊,由他們站在這座舞台上,各自用 80 分鐘的時間,用音樂向大家脈絡性的引言與呈現,展現台東音樂產業的脈絡與力量。

 

李韻儀表示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常被人說是和日本瀨戶內海大地藝術季最接近的 藝術節,對她來說兩者有很大的差異,以地理環境條件來說,一個是平靜的內海,另一個是面對洶湧的太平洋;瀨戶內海大地藝術季強調地方創生,但是在非藝術節期間,他們還是得面臨人口老化、人口外移的問題。 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則是不斷的創造人口,藝文新移民的移入,在此地長住久居,深受在地居民的認同,不管是原住民、非藝文人的社區、部落民眾都喜歡這個藝術節,其中藝文新移民、返鄉生根的部落青年更是藝術市集的班底。 

 

「開放藝術工作室」在整個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藝術節活動分三大部分,「駐地藝術」屬靜態,雖後來陸續建置自導式導覽以及加上今年在東管處遊客服務中心透過數位科技讓遊客能更即時的看到、了解東海岸的地景與作品,但是作品的觀看還是得親自蒞臨現場比較感受到作品的力量;「月光海音樂會」則是有固定發生的時間、地點的侷限,只有在地藝文工作室,他們是藝術節的基礎所在,李韻儀強調藝術節最重要的是因為有這些原住民、藝文新移民在東海岸落地生根,不斷累積論述與生產各種細緻的創生,才造就今日的藝術節,因此「開放藝術工作室」的規劃,是希望旅人來到東海岸除了觀賞大型地景藝術作品、參加月光海音樂會之外,也能看到這些藝文工作者如何在這個地方生活,同時藝文工作者也能藉由提出各種不同的計劃,在藝術節期間得到一些挹注的補助,進行自我藝術實踐。


(左) 潮水退了坐下來

(右) 藝術家 希巨.蘇飛 作品

| 未來的計劃

 

走過十年,策展團隊明年預計出版十周年的專書,這本書將東海岸大地藝術節過去舉辦的歷程、論述、照片記錄在冊,計劃主持人吳淑倫談到:我們覺得這個十年是很值得紀錄的過程,團隊今年會努力把專書編輯好,明年預計提出募資計劃來印製專書,我們每一年都給自己一些很重要的功課,思索如何突破,如何往下一步走。對於未來,策展團隊保持探索與挑戰,持續成就每一年與在地 共生共好的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成為流動的邊界 | 2024 年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日期 | 6 月 21 日至 9 月 20 日

售票 | 月光.海音樂會 (6 月 22 日、7 月 21 日)

請洽 Ibon 售票系統,團體票與旅宿業者票卷訂購請洽詢承辦單位台東曙光藝術工作室 landart.east@gmail.com 陳小姐。

 

| 詳細資訊

 

可至東管處大地藝術節網站 大地藝術節 (eastcoast-nsa.gov.tw) 查詢,活動即時 詳情請關注「東海岸大地藝術節」及「【Nga'ayho】你好,東海岸」FB 粉絲頁。

 

| 接駁交通

 

大眾運輸方面,搭配月光‧海音樂會提供每場次來回接駁專車服務(採預約制), 遊客搭乘前需預約購票;亦推出共乘服務,透過網路預約,運用多元計程車降 低交通成本。以上二項交通服務,提供外地遊客更多元及便利的選擇。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