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閒步靜謐小區 品另類蘇豪味

文 ∕ Chollian G.、boo

平常我們所遊歷的香港總是集中於熱鬧消費天堂,而忽略了她也有浪漫的殖民色彩與豐富的人文生活。

位處於港島區北岸的灣仔,就如中區一樣新舊交錯,既充滿殖民地歷史痕跡,又是發達的商業中心。「灣仔」這地名帶有「小港灣」的意思,約150年前未開阜時,只是一個漁民聚居的海灣。作為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自英國佔領香港後,灣仔順理成章地成為華人主要的聚居之處。老一輩的「鬼佬」(洋人)皆知道一個經典殖民地想像──維多利亞城,就是殖民政府在香港開阜初期於港島北岸所作的行政規劃。至今仍會間中遇到「鬼佬」遊客詢問哪裏是維多利亞城,而年輕的香港人聽到這舊名,一般都會以為指的是維多利亞港。而當中所謂「四環九約」,「下環」灣仔正是維多利亞城的東部。


灣仔區經歷多次移山填海工程,加上由東西兩面(金鐘及銅鑼灣)延伸而來的高樓大廈與商業活動,蛻變成今日的多元化社區。信步漫遊於此,猶如來回穿梭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以皇后大道為界,可以粗略地將灣仔一分為二,北面是繁盛匆忙的新商業區,南面就是閑靜恬適的老舊民居。筆者就帶大家用大半天的時間,走走灣仔西南靜悄悄的一角,稍稍窺探香港這殖民地的多樣的文化與小故事。


日月星船 灣仔另類小蘇豪 太古廣場三期旁邊有幾條小街,街道名字源起也可追溯至往日開阜的一段小插曲:20世紀初,該處建成香港首座發電廠,並引用《三字經》之中一句:「三光者,日月星」來為附近街道命名,又有光明街和電氣街,喻意電力帶來光明。 在2000年的時代,太古廣場三期與創下天價的星街五號高尚住宅,為小區帶來高貴的品味小店,與中產味道的消費飲食,令這個鬧市的小角落轉眼變身成一個發展中的小蘇豪。由於金鐘商業區的東伸,平日夜晚,一群上班族也熱衷在此處幾家小餐廳和酒吧「Happy Hour」(白領下班後飲酒放鬆之意)。

值得留意的星街垃圾收集站,地產商與政府合作以蒙特里安式的圖案粉飾

閒步靜謐小區 因為地產商積極發展,來日、月、星街一帶比起從前人流更多,但與香港的繁華形象不同,日間仍然保持着一份寧靜與安然。


這兒個性小店雲集,可謂一步一家。從金鐘地鐵站出來,穿過太古廣場三期的出口,可以先享用一頓悠閒的午餐或下午茶,有裝潢得十分chill的咖啡店,亦有提供希臘菜法國菜和意大利菜的餐廳和酒吧,任君選擇。 當中一家比較有名的設計店是Kapok,有由法籍店主所挑選的設計潮物,產品的設計能滿足男女老少不同的口味。這邊的店舖多由年輕人憑着一腔熱誠開設,而且這裏尚未完全被遊客佔領,所以生意並不穩定,每隔數月一遊,不時看到新店遍地,或者驚覺上回探訪的小店已人去樓空。雖然每次到訪都可能是一期一會,但亦足以見證此處文化活動正在滋長的生命力。


離開日、月、星街一帶,沿着皇后大道東一直走,途中會經過一條長不見頂的樓梯,那裏就是船街。拾級而上,會見到一幢紅磚古老大宅南固臺,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由於空置多時,所以時有鬧鬼的傳言,但是建築結合中西風格,亭臺樓閣,一磚一瓦都帶有濃濃殖民地色彩。為了拍下這些優美的設計,小小的冒險也不為過。 藍色的戰前唐樓

繼續沿着皇后大道往東一直走,不消十五分鐘(途中若有時間,亦可往地標之一的合和中心一趟),便來到石水渠街。站在街口,抬頭一看,一幢水藍色的舊式樓宇收入眼底,竟是平靜樸實,這就是灣仔著名的「藍屋」。

建於1922年的藍屋,初時被稱為「石水渠街72號至74號A」,本來是一身毫不顯眼的灰色,化「灰」為「藍」,全因一個美麗誤會:1990年代,政府決定將旗下所有物業重新粉飾,但由於上述唐樓將會清拆,於是政府便將水務署剩下的藍色油漆髹在外牆就當完事。誰也沒想到這幢藍色的唐樓竟然吸引不少遊人,更成為灣仔的地標! 這幢戰前建築的樓梯、天花、地板沿用傳統的木和石磚建成,而陽台部份則用上當時仍是最新興的鋼筋水泥技術所造。建築樓高四層,以木樓梯上落,要走到陽台,就要穿過對開的玻璃格子門。簡單的抹灰牆和一整排西式的豎鉸鏈窗,營造了簡約乾淨的感覺,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呈現了香港僅餘的殖民地色彩。


藍屋外觀

舊街坊聚在門前閒話家常


守護民間歷史的街坊 藍屋曾是一幢多用途唐樓:72號地下一度是「華佗廟」,後來成為武術家林世榮姪兒林祖所開設的武館;一樓曾辦義學,二至三樓則是書院。至於74號A本來是一家酒莊,其餘地方則為商住用途。昔日的武館,今日已經由林祖的兒子繼承,改為林鎮顯醫館。 藍屋的建築有百年歷史,其木製樓梯、天花、水泥騎樓等內部建構現時已不多見,因此它於200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2006年,政府曾計劃驅趕住客,希望把建築「活化」成餐廳和旅遊景點。街坊恐怕商家會把內部改建,抹殺建築價值,堅決捍衛家園。藍屋才不致成為徒有歷史外觀、缺乏內涵的「空殼建築」。直至2012年2月8日,立法會通過撥款活化有關項目,並命名為「We嘩藍屋」(Viva Blue House)。政府採用「留屋留人」的活化策略,所以藍屋現時仍住着普通民居。因此前往參觀時,記得不要打擾到上址居民! 要將守護藍屋歷史的責任流傳,則有繼承酒莊原址的「香港故事館」,前身為「灣仔民間生活館」。在館內,可以找到很多以前香港生活的文物,包括舊式的保溫壺、飯盒、海報、展板等,讓參觀者了解香港時代的變遷。「香港故事館」的展覽會不時更新,且會不定時舉辦放映會、音樂會、地攤等活動。以「從民間出發‧匯多元文化」為宗旨,透過民眾參與及連結不同的合作伙伴,定時舉辦不同的社區文化藝術活動,促進社區互動交流。


在藍屋裹可以找到歷史的承傳、街坊的人情味,以及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它是屬於香港人的時空隧道,連繫了過往與現今的軌跡,並將繼續屹立於此。憑著承傳歷史的一點心意,,藍屋自然就成為了另類的旅遊景點。




香港故事館

地址:香港灣仔石水渠街72A號地鋪


灣仔區除了藍屋,還有黃屋和橙屋,同為歷史悠久的建築物。黃屋建於1928年,坐落在慶雲街2號至8號,樓高三層,有金字屋頂,建築風格源自新古典主義,是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橙屋則建於1958年,位於景星街8號。遊覽藍屋後,不要忘記順道看看黃屋和橙屋喔。

Comments

Couldn’t Load Comments
It looks like there was a technical problem. Try reconnecting or refreshing the pag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