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綠色清邁的美力

文、攝影/張素雯 


對於清邁的第一個印象,是綠色的。


在飛機降落之時,隔着小小的橢圓形窗戶窺視着這個即將踏上的土地;在群山的擁抱之中,縱橫的道路將田地圈成一個個方形的綠色拼圖,之間錯落着一些硬著著藍天的小水池,一棟棟兩層高的斜頂住宅則聚集成一個個小區落。

作為泰國的第二大城市,雖然清邁沒有藍天碧海的陽光沙灘,也沒有讓人瘋狂血拼的豪華大商場,但是清邁卻是泰國最適合居住的城市,因為氣候乾燥舒爽而被稱為「清涼之都」,所以此地自古以來都是泰國皇室的避暑勝地。從11月到2月是清邁最乾燥涼爽的乾季,平均溫度23度,是最適合探訪此地的季節。


清邁這裏的居民樸實親切,街道住屋整潔巧緻,家家戶戶的小庭院內綠樹掩映,陽台上、玄關旁,花朵更是常見的美麗生活妝點,空氣中充滿著讓人放開心懷的閒適感。舒適氣候加上閒適步調,這樣的天然生活魅力,吸引了包括曾因氣喘在此休養的一代歌姬鄧麗君在內的許多外國人士,選擇在此長住。


壯志攻頂茵他儂山——茵他儂國家公園


由眾山擁抱守護着的清邁,盆地西南邊與喜馬拉雅山脈連成一系的是泰國最高山——茵他儂山,被稱為「泰國屋頂」的整座山區規劃為茵他儂國家公園,高達2565公尺的山頂,在巧妙的道路設計下,其實只需爬上幾個階梯就可輕易抵達。

  

茵他儂山原名叫巒山(Doi Luang,意為大山)或安卡山(Doi Ang Ka,意為烏鴉池頂),後來為了紀念一位致力保護山林的清邁蘭納王朝(Kingdom of Lanna)國王茵他威查亞儂(King Inthawichayanon),才易名為茵他儂山。事實上,茵他儂山的最高點埋葬了這位愛山成癡的清邁末代國王遺體,為了尊重這位先亡的神聖墓地,才將最高點的告示牌置於陵墓佛塔的對面,在陵墓上至今仍可看到許多泰國民眾奉上鮮花祭拜,在此緬懷蘭納王朝的光榮史蹟。


國家公園不包含高山部落的自然區域,佔地482平方公里,地勢從800到2500公尺,因此縱然清邁有28度的高溫,山頂氣溫卻可能只有約10度,所以登頂前務必準備保暖衣物。如此落差巨大的地勢造就了壯觀的五座瀑布與變化豐富的林相,沿着攻頂的木棧道則生長着各樣的原生植物,包括原生種的蘭花與馬纓杜鵑花,而且茵他儂國家公園也有黑熊、長臂猿等野生動物棲息,更是著名的賞鳥地區,擁有將近400種鳥類,而最佳賞鳥點就位於山頂附近,很容易遇到拿着高倍率相機的愛鳥人士在此靜候,期待與稀有鳥類的邂逅。


國王皇后塔Phra Mahathat Chedi


在抵達茵他儂山頂前,在這幾乎見不到建築物的山中,一對雄偉的佛塔很難不吸引眼光,深棕色的國王塔在1987年時為紀念蒲美蓬國王(King Bhumibol Adulyadej)60大壽而建,藍灰色的皇后塔則在1992年詩麗吉王后(Mom Rajawongse Sirikit Kitiyakara)60大壽時所興建。


兩座相對而望的高塔,聳立於鮮豔的花園之上,兩座通往高塔的階梯旁分別種植了黃色的曼陀螺與繡球花。塔內中央供奉着佛像,周圍的浮雕則分別敘述佛陀的故事與皇后的事蹟。


茵他儂國家公園入園費400泰銖。從清邁市區至茵他儂山,約1.5小時車程,可租車自行前往,一日約800泰銖。或自宗通(Chom Thong)搭雙排車(songtaew)上山,來回約500泰銖。


有機樂活的高山花園——茵他儂皇家農業研究站


綠色的清邁,是上天賜予的恩惠。除旅遊之外,農業是清邁最大的經濟來源,而以綠色資源發展出的樂活旅遊方式,更是近年來泰國旅遊的熱門新選項。


1969年,受人民愛戴的蒲美蓬國王啟動了「皇家計劃」(Royal Project),致力於發展泰北的高山農業,並且宣導永續的耕種方式,同時積極造林。經營四十多年之後的今天,皇家計劃造福了274個高地部落,泰北的高山地區從惡名昭彰的鴉片產區,成功轉型為高經濟農作物如蘭花、咖啡、草莓、葡萄、蘋果的精緻農業區,而高山少數民族如苗族、瑤族、拉胡、俚蘇、拉瓦、阿卡和甲良族等,也得以脫離貧困,不需再離家背井,亦能繼續維持原有部落的生活方式,他們種植的花卉如玫瑰、水果如龍眼、荔枝行銷至泰國各地,帶給他們比一般居民更多的財富。


結合農業研究與觀光展示,位於茵他儂山區(Doi Inthanon)的「皇家農業研究站」,是泰北28個皇家農業研究站之一,提供觀光客在文化之旅外的一個綠色休閒所在。1979年成立至今,這個佔據於海拔1380公尺高地山坡上的農業研究園區,終年涼爽的氣溫下,一排排的溫室裏,水耕方式培育着各種高山蔬菜的種苗,而專屬花卉、咖啡與果樹的研究溫室也分布園區各處,還有一個研究彩虹鱒魚的養殖研究區,清澈含氧的天然水源引自附近的高地。


隨着季節的變化,園區內超過一百種各樣花卉輪替綻放,在這樣的涼爽冬日中,波斯菊、大理花與天堂鳥織成一塊鮮艷亮麗的彩色花毯,圍繞着水池蓬勃生長,池中的黑天鵝則是悠哉地划着水,水面上倒影出這幅世外桃源的畫面景致。順着鮮花簇擁的小徑拾級而上,一座座大型溫室中,則栽種着各式的熱帶植物,彷彿闖入熱帶雨林,溫室中各樣造形奇異別緻的草木在精心安排下,生氣盎然地自行發展成一個綠色的小世界。而在蘭花溫室中,則可以看見各色造形美麗的蘭花,以嫵媚的姿態展現大自然生命力的美麗樣貌。


除了可以享受半天的悠閒散步之外,在園區內也有14座小木屋提供遊客在此過夜住宿,紀念品商店亦販賣當地山區部落民族的手工藝品,而在樹木、花草包圍下的餐廳,則提供有機蔬菜料理的純正泰式料理。


茵他儂皇家農業研究站The Royal Agricultural Station Inthanon

Tel:+66 (0) 53 286770-7 Web site:www.royal-inthanon.com(in Thai only)




花草綠境中體驗科學新技——清邁花卉博覽會Royal Flora Ratchaphruck 2011


清邁是泰國花卉出口的重要基地,每年2月的「花節」的花車遊行,讓清邁成為名副其實的「花城」。而今年清邁的花朵又將比往年盛開,自12月14日至明年的3月14日,二度舉行的「清邁國際花卉博覽會」,將這座700年老城美麗綻放!


2006年,作為慶祝被稱為「農業之王」的蒲美蓬國王登基60年活動之一,清邁舉辦了第一次的「清邁國際花卉博覽會」,當時這個佔地80公頃的園區,號稱亞洲最大的花卉博覽會,耗資約18億泰銖興建,博覽會結束後重新開放,更成為清邁最大的花園「皇家園藝博覽園」。而今年又適逢泰皇 84 歲生日、皇后80歲生日以及皇位繼承王子60歲生日的重要年份,因此泰國皇室與泰國農業廳第二度攜手合作,再次在清邁舉辦規模盛大的花博。


在2006年的建設基礎下,今年清邁花博的主題訂為「降低全球暖化以拯救地球並改善生活品質」,主題概念在於「3G」:Generation、Garden、Greenery,與「3R」:Reuse、Reduce、Recycle,透過這些環保、再生的概念,傳達和教育小朋友及年輕人如何在生活中關懷自然。整個博覽會的呈現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包括代表31個參展國家或機構的展館,以建築與園藝介紹各自國家的風俗文化與特色植物。區中另外也有寓教於樂的「蟲蟲展館」、40公尺高的大型摩天輪、兒童生態公園,以及由百萬盞太陽能供電燈光組成的花朵,在夜間隨著音樂起舞的「光之花園」。另外,伴隨着其間的各大節日如新年、情人節與皇后的生日,也都會有各樣不同的慶典活動與遊行。


清邁花博適合來趟半日遊的行程,午餐除了可以在園區內的餐飲處解決之外,花博園區外的Khaomao-Khaofang Restaurant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綠樹掩蔭的環境,可以享受叢林內用餐的情趣!




Royal Flora Ratchaphruck 2011

Venue:The Royal Park Ratchaphreuk, Mae Hia Sub-District, Mueang District,Chiang Mai(活動期間接駁巴士將往返會場與機場、車站、市區、飯店等主要地點)

Ticket:!票種有分成單次入場、多次入場,以及全票、優待票和團體票。

Web site:www.royalflora2011.com

Khaomao-Khaofang Restaurant

Add:181 Moo 7. Ratchaphreuk Rd., Nongkwai, Hangdong, Chiamg Mai

Tel:+66 (0)53-838444

Web site:www.khaomaokhaofang.com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