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粵樂茶韻》— 茶館劇場新節目速寫



credit | Tea House Theatre Experience – widened seat rows

文: 李梓成

疫情來襲 ,表現藝術首當其衝 ,面臨有備而不能演的窘境 。 睽違半年 ,戲曲中心的茶館劇場「粵樂茶韻」終以全新節目回歸。 觀看了首場試演 ,角色有悲歡離合 ,音樂亦有張弛 ,演唱 、折子戲與音樂演奏在「人間風景」的命題 ,各有不同的發揮 。

折子戲《十八相送》,可圈可點的是劇團如何透過做手身段及音樂(包括歌詞與唸白),表示心理時間與空間時間 。 二十多分鐘內,同是互訴別情 ,生 、旦兩角呈現了不同的心理狀態: 山伯不知英台是女兒身 ,英台則芳心暗許 ,甫出場唱的平喉代表她女扮男裝,但一當角色別過臉 ,空間時間像凝住一般 ,英台回復女性形象唱子喉 ,走小撇步 ,心理時間完結後 ,才會 重回現實空間時間 。 這轉換在錯摸不停的劇情中一再出現 ,演員亦能好好掌握節奏 。

古時很多百姓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戲曲除了是娛樂 ,劇中情節亦見仁義禮智 ,觀眾仰視舞 台,舊稱高台教化。 另外一齣折子戲《白龍 關》及粵劇選段《月下追賢》就是如此,分別講述宋朝女將呼廷金定與北漢白龍太子的亂世私情,及漢朝宰相蕭何挽留意興闌珊的大將韓信 。 值得一提的是《月下追賢》以源自官話古 腔的廣州白話演唱 ,可聽到演員在咬字、唱腔 下的功夫。 粵樂在不同時空中各有使命 ,以往高台用以教化百姓,時至今日觀眾則更可追求 唱腔、演奏。

「粵樂茶韻」演奏的廣東音樂非傳統的軟弓或硬弓組合 。 旋律歡快的《娛樂昇平》,低迴的《紅 燭淚》,乃至劇中伴奏,都見加入了笙這簧管 樂器 。 事實上粵劇樂隊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 一直吸收不同樂器 ,主要聲音適合就可 ,因此聆聽曲藝時聽覺習慣不應是桎梏,反正音樂的承傳 ,不免結合現代的思考 。


credit | Tea House Theatre Experience – Farewell from The Butterfly Lover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