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耿一偉
擔任重建美國紐約世貿中心總規劃師的建築師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說過一個跟舞蹈有關的真實故事。他在加州教建築時,有一天想讓學生理解甚麼是舞蹈,於是邀請在法蘭克福芭蕾舞團擔任藝術總監的美籍編舞家威廉.佛賽(William Forysthe),來課堂上演講。沒想到佛賽到了教室之後,一句開場白都沒說,就開始讓自己的身體往地上倒,然後又站起來,又倒下去,而他每一次倒下的方式都不同,就這樣倒了一節課。李伯斯金讚嘆說,佛賽用身體力行的方式,讓他的建築系學生直接體驗到,看似單純的身體,卻有無限變化的風情與可能性。
《當代舞蹈的心跳》(Danse Contemporaine)這本書也是一場舞蹈,作者在250頁的小小空間裡,提供了十一種理解當代舞蹈的可能性,展示了各式各樣的閱讀姿態。第一種閱讀技巧,也是目錄裡沒有提到的,就是大量珍貴的舞蹈劇照。其實,光是看這些迷人的影像,加上照片底下的圖說,隨意瀏覽的印象,也能對當代舞蹈獲得一定程度的理解。
舞蹈表演受限於舞者身體,無法任意移動與複製,總是只能在幾個國際大都會,觀眾才有辦法累積一定觀賞經驗,這幾個A咖城市,包括了倫敦、巴黎、東京與紐約等。地理條件限制了這些舞作的巡演考量,人們總是望穿秋水地等待碧娜鮑許作品或貝嘉芭蕾舞團的來到,一等就是好幾年。欣賞舞蹈不像聽古典或爵士樂,後者只要願意,人們都有辦法在一定時間累積相當程度的知識(就算沒錢買CD,也可以下載或聽收音機)。
看看國外的狀況,即使是演出頻繁的巴黎,我也曾在奧德翁歐洲劇院旁專賣表演藝術的書店裡,觀察到法國舞蹈出版的蓬勃現象,不論是理論、評論、歷史、團體研究或傳記等類型,令人目不暇給。例如一本野心與《當代舞蹈的心跳》類似的大部頭著作《當代舞蹈總覽》(Panorama de la danse contemporaine),已經出了第二版(2010),這本書訪問當代一百位最具代表性的在世編舞家。我初估了一下,曾來過台灣演出的,約百分之二十(其中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名,我根本不熟悉)。
所以《當代舞蹈的心跳》的出版,真是一場及時雨,至少中文舞蹈閱讀,不必再停留在《鄧肯自傳》、《瑪莎葛蘭姆自傳》、《尼金斯基日記》或《為世界起舞:碧娜.鮑許》等寥寥這幾本書。
本書光是劇照,就可以打九十分,至於內文,當然可以讓這本書超過一百分。作者很清楚,「當代舞蹈總是毫不猶豫地向自己拋出問題,似乎永無止境的轉變。」所以他提供了十個章節,十種不同面向,讓讀者可以用各種角度來理解當代舞蹈。這十種閱讀姿態,包括實用的重要觀舞場地與舞蹈藝術節名單,每則資訊都附上網址。有知識癖或考試需要的人,可以參考第六章<當代舞蹈大事紀>,該章紀錄了1913年至2009年間十幾個重要的歷史瞬間。至於第五章<當代舞蹈關鍵字>,雖然只有短短兩頁,但是作者精選十六個關鍵字(如後現代舞蹈、舞踏等),讓想裝內行的人,可以不用怕出糗。
當然,一份名單是免不了的主菜,身為舞評家的作者Phillippe Noisette,一樣貼心地挑選了三十位舞蹈家,從來過台灣演出的敕使川原三郎、威廉.佛賽、傑宏.貝爾到阿喀朗.汗,或是大家還不熟悉的菲利普.德庫弗列(Philippe Decouflé)與楊.法布爾(Jan Fabre)等,每位舞蹈家有兩頁的篇幅,一頁是簡介(含生平、理念與語錄),另一頁是劇照,精簡而到位。例如佛賽一節的舞蹈語錄是:「令我感興趣的,是動作剩下的部份,而非動作本身;不是為了動作而動作,而是動作所意味的事物,從枝節、未完成的片段、殘餘、不同層次所揭露的意義。」
沒有機會細述的其他七個章節,還有第一章<什麼是當代舞蹈>,第二章<當代舞蹈的特色>,第三章<當代舞蹈六大誤解>,第四章<當代品味百花齊放>,第七章<開路先鋒>與第八章<跨界的危險關係>
不過這本書的限制,是採取比較偏向歐陸甚至是法國中心的觀點,多少有些視野上的限制(不要問我台灣有人沒人上榜,自己去查),但這至少是一個開始。希望未來不會只一本,而是很多本關於舞蹈書即陸續出版,就像佛賽的倒下一樣,不斷重複,但每次都帶著差異。
當代舞蹈的心跳
作者:菲利普.努瓦澤特 Philippe Noisette
攝影者: 羅杭.菲利普 Laurent Philippe
譯者:吳佩芬
出版社:原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8月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