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偉傑(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兼任講師)

一個上佳的點子,是音樂會成功的一半。繼去年的《中樂新風》後,澳門中樂團在本屆澳門國際音樂節為觀眾呈獻整場中國電影電視音樂的節目《銀幕留聲》。音樂會的選曲十分討好,多首為人熟悉的曲調,親切可人的旋律,配上重新剪輯的原片影像,讓筆者對這場音樂會也充滿期待。
八十年代風靡全國的電視劇《紅樓夢》,當中由王立平作曲的音樂膾炙人口,傳頌至今,《紅樓夢序曲》也是各地中樂團經常演奏的曲目。樂曲開首部分,笙的獨奏樂段演奏得不太穩定,笛子也稍嫌太響亮,但後來在音樂總監彭家鵬的控制處理下,樂隊狀態漸入佳境,可惜樂曲與現場播放的影片未能同步結束,樂曲尚未終結,影片已播放完畢,有點可惜。崔蕊演唱的《枉凝眉》就十分出色,發音放鬆,嗓音甜美,聲畫也非常合拍。
彭家鵬對緊湊的節奏與內在張力處理的功力,在電影《末代皇帝》的選曲得以展現,選取的影片片段也較能與聲音結合,惟中段由笛子與古箏演奏的部分速度偏慢,以致影片也是比音樂早了結束。在《卧虎藏龍》與《喬家大院》兩曲擔綱二胡獨奏的周婷婷則表現稱職,她的基本功扎實,二胡的音質也非常淳厚。
音樂會也有一些小插曲,樂團在演奏《卧虎藏龍》與《喬家大院》時,每個樂章之間都有觀眾鼓掌,在場刊內不見有相關提示,演出前也沒有宣佈。如果觀眾在這方面的意識不太強,主辦單位未來可以採取一些措拖,既能讓台上的音樂家們可以樂思不斷的演奏,也可以加強觀眾欣賞音樂會時的禮儀素質。此外,在音樂會上播放電影選段固然會令觀眾更為投入,但可能由於這場演出還是以樂團為主,以致台上的燈光還是比較明亮。雖然樂團的演奏狀況可以清楚地展示,但影片就會相對顯得較為暗淡,兩者也要取得一個平衡。
總的來說,現場觀眾對這場演出十分受落,筆者也十分同意音樂需要面向普羅大眾。職業樂團的任務,是要把最美好的音樂傳遞給觀眾,在專業水平上應該有相當的要求,從而使觀眾的欣賞能力有所提升。大量的專業實踐與高難度樂曲的訓練讓樂手可以保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以確保藝術質量。這場音樂會的樂曲本身可聽性極高,彭家鵬精湛的指揮造詣與澳門中樂團年輕的音樂家們組成富有活力的藝術團隊,本該有極大的發揮;然而樂團在編制只有三十多人的情況下,借用了差不多相同人數的兼職樂手以組成大型樂隊,這種模式使其融合度與演出效果未必能符合預期,或許這是樂團的常規操作模式。


評論場次
2013年10月26日‧晚上8時‧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