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朱振威評珠聯璧合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2010年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逝世四百周年,港澳地區都曾舉辦音樂會以紀念這位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驅,去年11月香港就上演了進念.二十面體以史景遷教授同名原著的現代歌劇《利瑪竇的記憶宮殿》。事隔一年,澳門在第二十五屆澳門國際音樂節演出了由劉聰創作的交響合唱《珠聯璧合》。


神劇式的音樂劇場


1956年生於瀋陽的劉聰,現任瀋陽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瀋陽音樂學院(南校區)劉聰音樂工作室主任。曾任教於瀋陽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作曲系、音樂製作系,先後出任大連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大連愛樂交響樂團常任指揮、音樂總監。他的作品以聲樂及合唱為主。《珠聯璧合》去年於國家大劇院首演,指揮正是澳門樂團音樂總監呂嘉。當時演出陣容強勁,有中國交響樂團,莫華倫、張立萍、孫礫領唱,合唱團則是瀋陽音樂學院南校區青年合唱團。


《珠聯璧合》是一套神劇(oratorio)式的交響合唱,為管弦樂團、合唱團、女高音獨唱、男高音獨唱及男中音合唱而寫,其中三位獨唱分別代表利瑪竇(男高音)、學生(男中音)及利瑪竇的妻子(女高音)。整首樂曲由序曲、六個樂章及一個終曲共八個樂章組成,頗有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影子。劉聰的音樂風格傳統,調性明顯,更運用了傳統曲式,如第三樂章以奏鳴曲式寫成。他的音樂語彙承繼了解放後的中共典型風格——吸取了歐洲浪漫派風格與中國調子結合而成,不少段落,都可見此種樂風代表人民如施萬春、呂其明的影子,部份樂段甚至可以見到《紅旗頌》或是《祖國頌》的影子。如果要說《珠聯璧合》如何以音樂上表達中西合璧,可以說是西方樂器和功能和聲/中式旋律、混聲合唱和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女高音)之間的混和吧。


呂嘉與澳門樂團實力雄厚


呂嘉近年活躍於港澳,除了指揮自己的澳門樂團,也不時指揮香港管弦樂團,以他的國際地位仍能投放這麼多時間在港澳兩地,實屬兩地樂迷之福。澳門樂團在呂嘉調校下,已日漸成熟。當晚所見,弦樂音色甜美,造句流麗,甚具歌唱性。銅管樂也很有力量,也不見嚴重失誤。木管雖未見突出,但也算中規中矩。敲擊樂表現準繩,惟定音鼓傾向沉實的音色,略嫌不夠生猛。


合唱團與獨唱都是從大連請來的。大連大學青年合唱團聲音有力,充滿幹勁,儘管樂曲後部見到開始力有不逮,仍能繼續悉力以赴。三位年青歌唱家表現不俗,其中以女高音許梅華最令人滿意。


評論場次

2011年10月16日,晚上8時,澳門文化中心綜合劇院。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