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從Pink Floyd到David Gilmour的古羅馬競技場音樂會

文:袁智聰


在英國殿堂級前衞搖滾樂團Pink Floyd的眾多樂迷心目中,可肯定《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這齣音樂會紀錄片電影能夠有著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畢竟在Roger Waters / David Gilmour / Richard Wright / Nick Mason的四人年代,《Live at Pompeii》是Pink Floyd唯一曾出版過的官方現場音樂影片。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的1972年電影海報。

而且,由Adrian Maben執導的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本身已是一齣別樹一幟的經典音樂會紀錄片,因為演出是取景於羅馬城市龐貝建於古羅馬帝國時期的龐貝競技場(Amphitheatre of Pompeii)舉行;即使這是音樂會電影,但拍攝時並沒有任何現場觀眾,圓形競技場內只有Pink Floyd與攝製團隊,當年的宣傳口號為”More than a movie! An explosive cinema concert!”。(後來美國樂隊Beastie Boys的1992年單曲〈Gratitude〉,其音樂錄像便是向《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作致敬,不過那是在紐西蘭羅托路亞取景而已。)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片中俯瞰龐貝競技場。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是在1971年10月以四天時間在龐貝競技場拍攝,再加上同年12月在法國巴黎攝製的部分。當年,Pink Floyd仍是平均年齡為27歲的年青迷幻前衛搖滾樂隊,也是1971年專輯《Meddle》面世後的事,所以影片也是以演出專輯裡的長篇曲目〈Echoes〉(Part 1) 來揭開序幕。


《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裡才25歲的年輕David Gilmour。

《David Gilmour: Live at Pompeii》裡已70歲高齡David Gilmour。

電影的初版在1972年11月上映,片長約一小時、共八首曲目。但作為在電影院上映的片子,Adrian Maben有感《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太短,所以Pink Floyd再讓他拍攝樂隊在Abbey Road錄音室灌錄1973年專輯《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的花絮,以新增在影片中。第二版《Live at Pompeii》在1974年8月公映,也是我們在日後看到的版本。


後來在2002年發表The Director’s Cut版本,Maben為電影再新增上來自阿波羅號的太空影片,但我卻略嫌畫蛇添足。


我就是把《Live at Pompeii》看得滾瓜爛熟的Pink Floyd粉絲,說是百看不厭那並不誇張。從前的VHS錄影帶也買過兩盒(第一盒給我看到壞了),後來買了The Director’s Cut版的DVD,便看得更痛快。而《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也是我舉行音樂講座時常用到「教材」,如關於電子音樂的講座,我便會用到片中Roger Waters在錄音室以一台EMS Synthi AKS電子合成器來演奏出《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裡的電子樂章〈On the Run〉來作為示範。


相隔45年之後,主唱兼結他手David Gilmour以個人姿態回歸龐貝競技場演出。


2015至2016年間,David Gilmour為他在2015年發表的第四張個人專輯《Rattle That Lock》舉行《Rattle That Lock Tour》巡演,而來到巡演的第四階段,他就在2016年7月7日及8日,回到貝競技場舉行了兩場音樂會——背後的歷史性意義,那不僅是這位前Pink Floyd成員重返龐貝競技場,而是龐貝競技場自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而遭被火山灰掩埋後,這個地方首次舉行給公眾參與的演出活動。


這個古羅馬圓形競技場並不是像現代的大球場場地般面績龐大,但單是「Gilmour回歸龐貝競技場」這點,已足以叫全球的Pink Floyd迷前來朝聖,這兩場音樂會一票難求的情況也可想而知。


按照David Gilmour的2006年專輯On A Island》舉行巡演後,他就在08年發行了現場專輯《Live in Gdańsk》之定律,在《Rattle That Lock》的巡演之後也會緊隨一套現場專輯。選擇把別具歷史性的龐貝競技場音樂會出版成David Gilmour: Live at Pompeii》,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也根據《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作為音樂會電影的傳統,《David Gilmour: Live at Pompeii》就在今年9月中於世界各地的電影院上映,繼而再才出版成現場專輯及影碟。


《David Gilmour: Live at Pompeii》的2CD + 2blu-ray box set。

Gilmour並沒有為龐貝競技場度身訂造兩場音樂會,反之那還不過是《Rattle That Lock Tour》在歐洲巡演的一部分而已,選曲同樣是來自《On A Island》和《Rattle That Lock》專輯的個人曲目,再加上Pink Floyd(四人時期及三人時期) 的經典作。唯一曾在《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裡出現過,就只有來自《Meddle》的器樂曲目〈One of These Days〉而已。


昔日《Pink Floyd: Live at Pompeii》最酷的地方,是拍攝出龐貝這個古羅馬競技場的破落荒涼,甚至只有樂隊四人席地表演(完全沒有搭建舞台),很原始的感覺,混然天成,相當符合當時Pink Floyd的迷幻樂隊風格(尚未進化到大師級的層面)。現在於《David Gilmour: Live at Pompeii》看到,盡是美侖美奐的舞台、燈光與視頻的製作,以及一行十人的大樂隊精湛演出。即使回到同一地點,感覺也不同日而語。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