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其引人注目的命名「青蛇」,很快指人意向「女性主義」與「女性藝術」,因為青蛇給予人們的印象全來自於《白蛇傳》中以人性正面色彩為彰顯的電影形象。
根據暨南大學李亞萍所做的研究《論李碧華對青蛇形象的重塑》文中追溯,青蛇的形象最早來自文本和民間的口頭流傳,然小青的形象開始產生巨大的轉變:於唐代傳奇《太平廣記·李黃》裡的青蛇其原型是「青服老女,白衣之姨也」其實是白蛇的姨母;到了明清《湖壖雜記雷峰塔》中,青蛇的原型又變成一條青魚精,是白蛇的丫鬟;明代洪楩收錄的宋話本《西湖三塔記》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影《白娘子永鎮雷峰塔》等文的藍本,青蛇的原型又變成白蛇身邊出現的烏雞精「卯奴」和獺精「皂衣婆婆」兩個僕奴角色的結合。
青蛇的名字從「青服老女」到「皂衣婆婆」或「卯奴」,再到「青青」、「青兒」,最後是「小青」。人物的功能性從原是主角的陪襯,最後從幾乎無性格的展現到性格扁平的惡毒精怪和幫兇,再到逐漸有了人性。如果撇開青蛇,女性的形象幾乎都是纏繞著如白青蛇一樣的「蛇女形象」。古代至今,女性從帶有生殖功能的母體,到情慾化的男人附屬物,而今女權提高走向倫理化過渡的母親及掌權者。幾世紀來,女性的功能及地位,與男權抗衡、社會權力分配不公與少數族群等,一直是個沒有結論的議題。
| 美其名以女性中心為引向,實則探討環境與藝術生態,「嘉賓接手導賞團」解開謎團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的展覽語彙,匯集了「青蛇=配角、蛇女、妖魅」、「女性中心=女性主義、女性藝術家」、「生態學=環境議題、拯救地球」等討論。在目光先集中在「青蛇」的妖女上時,你的想像霎時被異國情調化。在被誤導之前,「嘉賓接手導賞團」確實提供給觀者一個理解展覽及與專家對談的機會。
「專家導賞」獲得眾多教育學子、貴賓+貴婦團以及藝術工作者的追捧。此次導賞員來自不同範疇的專業人士和教育工作者,透過專家的視角帶領觀眾探索展覽「青蛇: 女性中心的生態」,以「青蛇」的蜿蜒曲線、蛻皮更新的能力為靈感,反思宇宙萬物循環更替的變化復甦。 導賞團鼓勵觀眾從中探討對展覽的感受和想法,與導賞員一起探索藝術與生態之間的聯繫,於此觀者將有機會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技術和靈感來源看到聽到更深入的獨特見解。
| 嘉賓接手導賞團時間表
活動由大館當代美術館策劃,特邀美術館研究學者和策展人李安琪、策展人及藝術家曾智愛怡、作家沈意卿、藝術家兼教育者黃榮法、建築設計師吳鐵流及環保教育工作者大便妹共同呈現。導賞團以廣東話或普通話場次:下午2時至3時,英語場次:下午4 時至5時。活動為免費活動,名額先到先得。詳情請見:https://www.taikwun.hk
文 | 編輯部
圖 | 大館提供
大館 | 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
🕜 | 2023年12月20日 - 2024年4月1日11am – 7pm (星期一閉館)
🚩 | 賽馬會藝方一樓展廳、F倉一樓及監獄操場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YouTube| https://youtube.com/@artmap9013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 有關「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態學」策展言
在全球氣溫攀升,極端氣候日益嚴峻之際,著眼於藝術與生態的聯繫。展覽匯集了來自20個國家的30多位藝術家和藝術小組,展出逾60件作品。作品均取材自以女性為核心的各種神話和世界觀,藉此探索衍生其他生態關係的可能性,想像未來的別樣景象。
「青蛇」直指於導致生態危機的榨取式經濟下,自然如何被視為可供任意開採的資源儲備。展覽詰問在藝術家頌揚自然,讚賞自然界包羅萬象,具有生生不息的力量的同時,從中可以催生出哪些另類敘事?以關懷為本,重視人與人,及與自然的關係——這正是「生態女性主義」的核心概念。出於關懷的勞作是存在再生的關鍵,這一點在廣泛地域的父權制度和帝國制度中都被低估。
「青蛇」之名既來自家喻戶曉的中國古代傳説《白蛇傳》的姐妹蛇精,也泛指在不同文化及宇宙系統的神話中出現的蛇形人物。這些蛇形人物代表大自然有蛻皮更新,變化復甦的能力,如同蛇蛻去舊皮,從冬眠中醒來。在自唐朝流傳的《白蛇傳》中,青蛇的形象突出了女性力量、姊妹之情及性別流動。這個民間故事在當代文學和電影中亦經常被重新演繹。另一方面,蛇的蜿蜒曲線好比流經大地的河道,表現了汩汩流動的生命力。展覽中多位藝術家持續關注特定的河流生態系統及其相關神話。這些從不同地理出發的作品之間展開了對話,牽引出各自存在的掙紮,也突顯了人們如何對非人類生命體展現出同情心及關懷。像蛇一樣盤曲起來,首尾銜接的圓圈,代表了行星和宇宙包容萬物,循環更替的形象,它仿如一陣陣和諧的交響呼喚,促使人類徹底為自己在天地之中重新定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