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一開始便說自己中學生時代已是藝術地圖的文浩賢,很榮幸今次身份一轉能夠成為藝術地圖的受訪者,其真誠的態度令人感動。
紡織品修護員的工作結合藝術和科學的知識,透過保護、保存和修復去讓具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物件的壽命得以延長;衣服作為歷史和文化的載體令更多人能夠接觸和了解衣服背後的故事。早前《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的一系列香港電影經典造型,令市民大眾一探電影幕後的神秘面紗,了解電影幕後服裝和美術部門的工作和故事。
以培育及保留「設計菁英」為目的的「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獲獎者可以遠赴港外著名設計公司工作6至12個月或港外院校進修6至18個月,回港後需貢獻本地設計及創意產業最少連續二年。2023年五大獎項分別選出17位得獎人,均是來自35歲或以下具創意的本地設計師與設計畢業生,獲獎的其中13位得獎者將獲得總額高達500萬港元的財政資助。A.M.POST重點訪問其中三位得獎者:文浩賢的《Fashion,or the Enchanting Spectacle of the Code(2023)》;詹昫嵐的《The Sweeeet Side (2023)》;李少君的《稼序(2023)》。
文浩賢 | #青年設計才俊優異獎 | 經過數年的理論和史學訓練,我漸漸發現自己對服裝相關的策展、資料存檔和紡織品保存和修復的興趣,並於2023年正式開始紡織品保存與修復的實踐。除了服裝設計師,我也正式成為受訓的紡織品修護員。
始自2011年於紐約大都會藝術館策劃的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展覽掀起了全球時尚與服裝相關策展的風潮,外國也有不少以時尚為主題的博物館,甚至有大型博物館如紐約大都會藝術館和倫敦的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有時尚主題的常規展覽。近年也見M+博物館和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陸續策劃時尚與紡織相關的展覽,服裝與時尚與其他媒介的跨界合作越來越密切。
| 實驗與聯合策展名為《Fashion, or the Enchanting Spectacle of the Code》的展覽於紐約曼哈頓街頭的櫥窗
這是一個由九位服裝史研究員共同策劃的展覽項目。展覽一開始是研究員們各自提議一些展覽概念和文本,經過討論,最後選取了Jean Baudrillard於1976年發表的一篇探索時尚於後現代意義的文章作為文本。文浩賢的策展團隊認為對服裝於時尚中的意義轉化過程和呈現形式非常有趣。於是決定每位研究員以一組兩件的展品呈現歷史上的功能服裝或飾品演變成時尚配件的轉化過程,衣飾除了是實用功能,亦是反映心理和社會等概念的載體。
《Fashion, or the Enchanting Spectacle of the Code》的展覽場地是位於紐約曼哈頓街頭的櫥窗。如何透過六扇櫥窗和九組共十八件的展品去訴說文本中複雜的概念成為了當中的挑戰。雖然同為展示,不過展覽有異於櫥窗展示,展覽不是單純的服裝展示,而是如何透過展品佈局和安排等視覺語言為參觀展覽的觀眾呈現出展品背後的文化脈絡。
由於展覽空間是位於街頭的櫥窗,在相對狹小的場地佈展和展品的組合和展示分配是策展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不過各研究員兼策展人也在當中找到相當的樂趣。例如部分展品是由博物館、設計品牌和來自不同國家的獨立設計師借出,當中不乏物料脆弱易碎的物品。而展品的借出與歸還的程序、撰寫展品的狀態報告、展品的展示形式以及對展品狀態的保護亦跟從博物館標準處理。
策展團隊成員之一的文浩賢負責展覽視覺呈現、展品的修護和展場的環境評估的工作。所負責的一組展品是關於西班牙皮製水壺在時尚的轉變,當中包括由法國設計師Olivier Goulet借出的作品Skin Bag。乳膠製品的Skin Bag對陽光相當敏感的物料,因此在安排展覽位置和方向時也特別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從展前準備、佈展到拆展,一切處理和安排也相當小心謹慎。
協調九位策展人完成聯合策劃的展覽並非易事,彼此都進行了很多溝通和協商。文第一次運用在服裝研究碩士課程學到的服裝展示和紡織品修護知識,如何將理論應用在千變萬化的實際環境對我來說是珍貴的經驗,能夠將服裝設計的知識帶到這次策展經驗也讓我非常滿足。
| 時裝的浮華與亮麗讓人仰望,同時也產生了一種距離感。大眾對時裝好奇的同時也會有「時裝嘅野我識條鐵咩」的迷思。
過往服裝設計專業的得獎者大多都是專注商業設計的服裝設計師。隨著業界的發展,現在設計師的工作不再只是單純的創作了,更遊走不同的創作媒介。文浩賢設計服裝和形象造型的同時,也涉足藝術創作、電影、劇場、多媒體演出的製作、文化編輯和教育工作,近年開始參與服裝研究相關資料的存檔、紀錄和紡織品修護工作,從服裝設計學習到的技能和知識帶到與服裝相關的不同領域,展現出服裝設計師的可能性和靈活性。
他表示:紡織品修護員的工作則是結合藝術和科學的知識,透過保護、保存和修復去讓具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物件的壽命得以延長,衣服作為歷史和文化的載體令更多人能夠接觸和了解衣服背後的故事,像是早前《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的一系列香港電影經典造型,令市民大眾一探電影幕後的神秘面紗,了解電影幕後服裝和美術部門的工作和故事。
從過往的藝術和服裝設計訓練、到後來到海外進修研習物質文化和服裝史,這讓他能夠從服裝的結構和概念,以及服裝背後的文化和歷史角度理解衣飾,並參與修護、保存和紀錄服裝和紡織品的工作。對他來說,衣服不單單是穿在身上讓人溫暖的物件,而是能夠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媒介,將屬於不同人的故事一直承傳下去。
文浩賢於 2016 年在香港浸會大學完成時裝及紡織研究高級文憑和視覺藝術學士學位,於 2023 年獲得布萊頓大學設計與物質文化史碩士學位和紐約大學服裝研究碩士學位。曾擔任時裝設計師、造型師、電影服裝助理、文化編輯及大學講師。
文 | 樊婉貞
圖 | 香港設計中心與藝術家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YouTube| https://youtube.com/@artmap9013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