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永樂拍賣冠軍作品,《甦醒》以人民幣 1.15億(NT$4.98億)易手,這是藝術家吳冠中作品近年來亮麗成績的其中一件。與趙無極、朱德群並列「留法三劍客」的畫壇巨匠吳冠中,近二十年來畫作在拍賣市場的成績雖讓人嘖嘖稱奇,但最令人景仰的是日前公布,吳可雨(吳冠中之子)捐贈港幣一億元給香港藝術館做「吳冠中藝術贊助」專項基金。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首件捐贈】 焦點展品《瀑布》是黑白對照的典型作,更是吳冠中 在 1995 年 贈 予香港藝
術館的 第一幅 作品 ,標誌着吳冠中與香港藝術館友誼的開端,意義非凡。
| 站在巨人的肩膀
2008年11月,89歲的吳冠中將113幅作品捐給新加坡國家藝術館,記者會裡吳冠中說:「我常跟我的孩子們講,我的畫不是個人遺產,錢、房子你們可以分掉,但是作品我要送給公共機構,讓歷史來檢驗」「我的作品屬於世界人民,不管哪個國家,他們誠心誠意要並能展示出來,都可以給。」
2010年吳冠中去世,生前曾多次向公立藝術館捐贈作品,包括上海美術館、中國美術館(1999,2009年捐贈)、浙江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故宮博物院等。2008年捐贈新加坡美術館113件作品,根據拍賣行的估值約為三億元。香港藝術館獲得三次的捐贈,包括創作生涯中的最後五件作品裏的四幅《休閑》、《幻影》、《夢醒》和《巢》,其數量累積至450件之最。香港藝術館為吳冠中舉了九次個展,包括回顧展、捐贈展、速寫展、一百週年展,連同「吳冠中——黑·白·灰」。「⋯⋯讓更多人欣賞吳冠中藝術的重任,大而言之,是歷史使命,託付給了香港藝術館。」吳可雨在2018年捐贈儀式上表示。
香港藝術史第一次,藝術家港幣一億元的現金捐款,承傳吳老的藝術生命,後人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讓未來大量的研究工作及藝術創作得以走得更遠、更堅實,意義非凡。
|一億元落在香港,顯然有其歷史緣由
吳可雨表示,近三十年來親見香港藝術館持續不斷地及充滿熱情地為推廣吳冠中的藝術做了大量工作,依據父親生前對香港藝術館的深厚情誼和無比信任,除了捐贈吳老先生的重要作品,也希望在香港藝術館設立「吳冠中藝術贊助」專項基金,為支持香港藝術館推廣吳冠中藝術及相關中國近現代藝術的事業出一分力。
【 最愛的 「 女兒 」 】 另一 焦點展品《雙燕》是吳冠中的代表作,亦是香港藝術館的鎮館之寶。 2002 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大型回顧展,將《雙燕》、《秋瑾故居》和 《憶江南》並列,展示藝術家 從具象到接近抽象的 創作 進程。吳冠中非常欣賞, 隨後更 把 這三幅畫捐贈予香港藝術館 這個 「 知音 」。他真摯又風趣地表示:「我最愛的三個女兒,要嫁給最好的主人家。」
|《@ArtMap藝術地圖》專訪香港藝術館總館長莫家詠博士
莫家詠館長提到:「吳冠中一直十分欣賞香港藝術館,覺得香港藝術館是他藝術路途上的知音,讀懂了他的藝術。他對香港有很深感情,吳冠中一直追求『東西求索』,提及過香港是個特別的城市,在這裏看到東方又看到西方。他的創作也希望在東西方兩座大山中體現當中的優點,正如香港這個城市一樣。香港藝術館能夠透過藏品和策展演繹東西文化交流的力量,吳冠中認為香港藝術館能夠發揮到這些作品。」
香港藝術館以吳可雨捐贈的一億港元作為「吳冠中藝術贊助」專項基金,設計了六個系列而成的「五年計劃」,讓吳冠中作品作為公共博物館的館藏,發揮更大的美育的藝術使命。這六個方向的計劃:包括專題展覽系列、境外展覽系列、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對話系列、教育系列、學術研究系列和跨界系列。
【薪火相傳】香港藝術家張瀚謙及 其團隊 XCEED 受委約以吳冠中藏品為靈感,利用創新科技創作 兩組糅合古今元素的場域特定藝術裝置,延續吳冠中喜以不同媒介實驗水墨的創新精神。
吳冠中藝術贊助跨界系列「吳冠中 x 張瀚謙 」日期:由 2024.03.22 起,香港藝術館四樓大堂及吳冠中藝術廳
| 「吳冠中藝術贊助」專項基金
香港藝術館 3 月首先推出「專題展覽系列」3 個展覽: 《吳冠中──黑·白·灰》、《不似之似──靜觀樓藏光影與墨痕》及《吳冠中 X 張瀚謙》。「吳冠中——黑·白·灰」以「黑、白、灰」作切入點,不是平舖直敍,更似是由吳冠中導賞觀眾去看畫;同期創作跨界系列:「吳冠中 x 張瀚謙」兩組場域特定藝術裝置《瀑林》和《若水》和香港藝術家張瀚謙及其藝術團隊XCEED,以吳冠中畫作為啟發,利用創新科技展現更多吳冠中作品的魅力。
「教育系列」指全港的美育推廣,把吳冠中的藝術帶到學校,製作流動教室或者藝術巴士,融會貫通吳冠中提倡的創新精神以及贊助學生到館參觀,更深份體會和理解20世紀藝術,甚至中西文化交匯的感動。
「學術研究系列」推動全球吳冠中學術研究,香港藝術館更在準備製作吳冠中藝術館藏品全集,更打算數碼化並上載他的作品至電子資料庫,讓更多的學者於研究時可以使用;「學人獎勵計劃」是讓更多學者或研究單位透過駐留去研究到20世紀中國的畫作。「跨界系列」希望體驗吳冠中的創新精神,讓當代藝術家以現今的方法,例如科技、AI重新演繹吳冠中的作品。
「吳可雨很放開,(給予)自主度給我們去發揮,去發揚吳冠中的跨界別精神,鼓勵一種跨時空對話。我們正在和不同藝術團體相談,希望可以在巡展中使用到吳冠中的元素,去到不同的地方。同時,我今在聯絡以跨界的方式和設計學院和品牌合作,把吳冠中帶入屋,帶到觀眾的生活裏,以創意的美的紀念品,提升生活品味,做一些非一般的推廣和實踐。我們相信吳冠中都會十分認同當中的理念。」莫家詠博士表示。
| 全球百大受最歡迎藝術館:香港藝術館
除了東西文化文流這種「提太多」的論調,作為一間擁有19,500多件藏品的公共藝術館,香港藝術館也強調能建立自己的品牌。根據The Art Newspaper2022和2023年的調查[1],香港藝術館上了全球百大受最歡迎藝術館,2019年擴建之後,到場觀眾也有很多年輕人,十分鼓舞。
香港藝術館總共有12個展館,展出包括傳統文物、和近代的藝術品,也有當代藝術的展覽。《好物有型》展覽亦展示了吳冠中《萬水千山》。展覽包含四個系列的藝術品,包括書畫,文物,十八、九世紀外銷藝術,現代香港藝術。和吳冠中先生作畫的精神「在藝術上,繼承而後叛逆,是艱巨的創新」一樣,香港藝術館秉存革新的使命。
對於藝術館策展而言,如何讓更多人去參觀展覽,並且體驗到各種大大小小研究和策劃專題、系列的豐富內容,多少取決於藝術館的策展「功夫」,像是翻新前的虛白齋,以冷冰冰的方式呈現,即使是受過訓練的藝術學者也不容易跟隨。
「展覽不一定要艱澀難懂。以《好物有型》展覽作例,當中策展可說十分困難。位於新擴建的別館的《好物有型》展覽讓四個系列的藝術品,冷門和高雅,遠古和前衛都緊扣主題,像是燈光、聲效、香味,除了視覺元素和形式美,講究的是當中體驗。要用很新、很另類的策展方法,讓觀眾到場可以一站式一眼看清楚香港美術館的品牌和強項——策展。不是年表和發展史,而是每一次有一個很不同的角度,將藝術和生活連結,並可以從中(讓觀眾)看到藝術館的DNA。」
莫家詠總館長表示持續開放收藏展品,香港藝術館也有支持藝術家創作藝術品,讓藝術家有更多不同場合展示自己想法的機會,讓不同的人也有機會接觸更多的藝術。作為公營的藝術館,有具備教育功能,但要保持獨立的品牌和DNA,之前年輕藝術家的創作,讓藝術家們的想法有更多機會接觸大眾。
文 | 樊婉貞˙胡敏慧
圖 | 香港藝術館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artmap_artplus
@artplus_plus
@ampost_artmap
@新加坡美術館
@莫家詠
[1] The Art Newspaper, The 100 most popular art museums in the world—blockbusters, bots and bounce-backs https://www.theartnewspaper.com/2024/03/26/the-100-most-popular-art-museums-in-the-world-2023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