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雙年展|香港|M+美術館|宇宙最強_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代表香港參加第59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的藝術家—徐世琪 (Angela Su),透過探索想像中的Lauren O (一位在1960年代美國反戰運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具有懸浮能力的傳奇人物),帶領觀者進入一個徐世琪推想式的LAUREN O的世界。在觀看整個展覽之前,觀者若未能清晰理解LAUREN O及六零年代美國反戰歷史,容易被代入徐世琪的「偽裝置」,以為是向Lauren O致敬的創作,買了酷炫的「幾何形紀念品」後,便洋洋得意地離開。

作者|藝術地圖 編輯部


宇宙最強_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焦點

要留意的是,這是一部錄像推想型故事,也是「偽」紀錄片。Angela SU穿越進了六十年代美國反戰時期,化身為Lauren O。片中紀錄了Lauren O為「懸浮」奇念做了各種實驗及理論,以及加入一個名為Laden Raven的社運組織,參與反越戰遊行的各種紀錄及歷史。這部作品由現成資料片段和藝術家Angela的展演片段構成,利用虛實交錯的手法引領觀眾進入一個介入與幹擾的另類空間。


背景資料

1967年,超過五萬名社運人士走上街頭,他們集結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國防部所在地的五角大廈示威反對越戰。遊行人士中,Laden Raven的組織企圖為五角大廈施行「驅魔」儀式,並揚言要將這宏偉龐大的五角大廈懸浮升空。他們認為「懸浮五角大廈」的行動,將瓦解所有見證是次抗議遊行的人心中對於軍事力量的權威。


Laden Raven是1960年代美國反戰運動催生的社會運動組織,它是由一群高空鋼索表演者在1930年代創辦的,創辦人員都是馬戲團表演者。Laden Raven的反戰運動到到了最後,美國所有示威活動都被嚴厲鎮壓,Laden Raven的成員皆被拘捕,被關押在剝奪感官的牢房裏。


以下我們將順著行走路線,將展覽分為兩個空間。開始之前,我們稱LAUREN O 為 LAUREN O (Angela)。



第一空間_LAUREN O日記、迪斯可球與多規則的幾何模型


宇宙最強_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位於入口展廳中心的是M+官網資料聲稱的「一系列由LAUREN O親手製作的幾何模型,陳列在十字形底座上。從實心形態到空心框架,LAUREN O (Angela)製造的這些不規則多邊形佐證她的懸浮理論,挑戰傳統幾何學和宇宙觀的概念。」

【LAUREN O (Angela)的日記】

五角大廈事件的研究筆記和研究模型,據稱這是Angela發現的Lauren O的「檔案」。約260頁的手寫筆記和插圖被釘在一個巨大的展板上。展示板上,這些文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應該是Angela,但她堅稱自己只是「發現」了它。


【多規則的幾何模型】

十字型的實框空心木板上展示了許多不規則的幾何模型。十字形既是痛苦、羞辱、咒詛、死亡的標記。Angela將當時五角大廈驅魔的遊行,「五角」轉換成不同形體的理論,從而建立一套關於宇宙的本質和形狀的另類理論。五角形、六角形等各種不規則形的椎體,代表著不是神所要的德性,都被釘在十字架,它意味著戰勝魔鬼的象徵。


展覽提出「理想中的懸浮必須在文化和政治運動中加以實踐,如同打破古典多面體一樣,解放封閉和停滯不前的社會結構。宇宙是動態與流動,而非封閉與停滯;有著實心表面的模型最終將被空心形態所取代,這是此宇宙觀足以擺脫物理限制、達至無重力懸浮上升的關鍵條件。」


【迪斯可球】

展覽中輕重並存當中有很多作品,有繪畫,有雕塑,還有一個巨大的迪斯可球,直徑不到一米,與影像中的鏡球互相呼應。Angela加入的組織是由一群高空鋼索表演者,創辦人員都是馬戲團表演者,因此展覽中也有不少馬戲團元素;它代表娛樂,舞蹈以及自由,但你也可想像一群舞者被球吸引為它騰空,向著它跳舞就像象徵著一個集體聚集數百萬人的力量。



第二個房間_主展場,展示影片、毛髮刺繡、《雀鳥集體名詞博物館》


宇宙最強_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從不規則幾何模型、五角大廈事件手稿到迪斯可球,都是回應六十年代反越戰示威事件的一個理論「形塑」之旅。我們必須走到主展場去理解 Lauren O這個人,為何徐世琪要穿越六十年代,尋找她的蹤跡,Angela在現代的二十一世紀發生了甚麼事了嗎?


《The Magnificent Levitation Act of Lauren O》

影片講述Lauren O的故事,從她如何學習飛行,到懸浮在各種不同的想像空間;假想利用馬戲團的走鋼索,相信人們是可以跨越一條擺脫地心引力,如同卡門線(Kármán line)(一條位於海拔處,被廣泛認可為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界線的分界線)的桎梧,便可以形而上學的懸浮在極樂世界?在影像結尾的行為展演中,LAUREN O (Angela)被倒吊在離地五米的地方,慢慢變成一個鏡球。


《Rorschach Test No.3》的雙層繪圖


宇宙最強_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

象徵Laden Raven的雀鳥符號貫穿整個展覽。這個房間主要描述怪異的形態蛻變,和轉化過程對身體帶來的風險。當你進入房間時,你會發現左方有一隻以髮絲繡成的巨大烏鴉,即名為《Rorschach Test No.3》的雙層繪圖。烏鴉的標誌隨處可見:從一幅 3米寬的毛髮刺繡上,烏鴉懷著人類嬰兒,翅膀及鳥趾都是人類手指構成。用人類毛髮刺繡的鳥類圖像,都被放置在燈箱中,五個展臺剛剛形成五角大廈的形柱。


《雀鳥集體名詞博物館》

名為《雀鳥集體名詞博物館》的作品都側刻有鳥類的英文集體名詞列表(亦即Angela在任何書籍或資料中找到人類為形容此鳥類所用的形容詞)。鳥類集體名詞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十五世紀,當時鳥類的命名來自其特殊習性或大眾對鳥類的普遍看法。Angela為展覽挑選的集體名詞凸顯了人們對群體聚集的不安。


神話比現實更有力量

此次展覽主題是「漂浮」。為什麼自古以來,人類就有飛翔的願望?這可能是一種對自由的追求,一種對超越的追求,或者是一種對你無法實現的東西的追求。你無法實現的東西。Angela的紀錄片構建了一些事實,但在這些事實背後,加入 1%、2% 或10%的虛構元素。因此,當人們觀看這些紀錄片時,他們往往會信以為真。


LAUREN O的旅程,讓Angela經歷了不同時空的政治鬥爭。她喜歡在紀錄片和展演之間的轉換,因為就像從一個現實跳到另一個,如同從噩夢中驚醒一般,Angela從研究LAUREN O的世界,走到1960年反戰的美國社會,再回到我們身處的現實社會,疫情、政治困境與居住環境,人們像走在繩索如同「卡門線」的馬戲團表演者,我們必須在高空(危險)、墜落(死亡)與終點(舒適圈),尋找答案,若未能達到彼岸,便會墜入萬丈深淵。


而政府對待群眾的恐懼,如同人類視同群聚鳥類帶來恐慌。十五世紀裡人類對於鳥類的形容,例如烏鴉常常出現:掠奪,海盜,陰謀;詭異等的形容詞,我們不難看到在現在的社會及當權者對群聚的人們有著一樣的恐慌。當自身的安全或生存的質疑,面臨到如走鋼索般的現實,我想這也是LAUREN O = Angela要在錄像中表演的原因:嘗試逃離地心引力(真實)的限制,走在大氣層與地球間的卡門線,「漂浮」可以從現實困境中「逃離」,在最後升空的過程(展演)中嘗試找到解決方法。然而這未來不可知的宇宙裡,困著我們的到底是自身的現實,還是潛在冰山底層的意識?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