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儀真
普立茲藝評獎得主傑瑞・薩爾茲 (Jerry Saltz) 將此書獻給想成為藝術家的讀者們,以及遭遇瓶頸的藝術家。收錄的短文原本是他為美國生活雜誌《紐約》(New York) 撰寫的專輯,希望幫助讀者從業餘的藝術愛好者,搖身變成創造力十足的藝術家。這系列文章引起了廣泛的共鳴,薩爾茲因而擴大將之書寫成六十三條守則,並將潛在的讀者範圍延伸涵蓋了藝術家本身,尤其是心生茫然的藝術家。薩爾茲自己戲劇性的生命經歷,是他分享藝術教戰守則最好的見證:他從一位藝術學院的休學生,挺進藝術界奮鬥,四十歲以後卻改行作長途卡車司機,最後成了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的藝評家之一,個人生涯從事藝術創作超過三十年。
薩爾茲之所以有信心能引導人們的藝術之路,是因為他認定藝術本身一點都不神秘。而藝評家的任務,便是協助大眾揭開藝術神秘的面紗,卸下心理障礙,轉成一名藝術創作者。薩爾茲的藝術評論向來直言不諱,犀利的毒舌呼應了當代讀者的口味,免除艱澀的學術詞彙,卻又能精闢入裡。他也喜歡直接在社群媒體與讀者對話,綜合以上幾項魅力,作者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
《如何成為藝術家》不走毒蛇路線——除了批評某些藝術家的時刻,全書是本親切的勵志短文集。歸結薩爾茲這六十三條藝術家生存守則的範疇,不外是作為架構的六大要項:創作前需要突破迷思、真正著手進行創作、學習各個藝術家的思考模式、掌握踏進藝術界的撇步、做好心理建設與因應萬變的策略,並隨時汲取宇宙萬物的智慧。但本書的讀者似乎是以業餘藝術家,或未能突破困境的藝術家為主。作者提供更多的是心理建設和思維轉念,以及基本的自我改造方法,而不是端出一套成功的捷徑(即使他列出輕鬆走進藝術圈的重要條件)。但心理障礙與認知僵固,往往是創作者最大的絆腳石,薩爾茲的雋語能提高頹喪者的企圖心,鼓舞他們勇敢邁出新步履。他列舉諸多藝術家的生涯實例,作為自己藝術心法的佐證。尋常讀者也能在行文裡獲得鼓勵,畢竟創造力與想像力是人類共享的潛能,總能引起共鳴。如同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 所言,「想像力並非一種狀態,而是人的本身」。此外,薩爾茲也分享藝術家的種種觀看視角,讓讀者更加瞭解創作者的心態。例如,藝術家通常不喜歡被問到他們的作品意味著什麼,而是比觀眾想像中更在乎作品本身:包括材料及其使用方式等等。對於作品的細節紋理、材料和結構,也會格外用心觀察。非藝術家的觀者往往會忽略作品的物質層次、材料層面和技巧的妙用,著重叩問藝術的意義為何。書中也包括許多薩爾茲解讀名畫作品的評論,觀點有趣而獨特,配上精美的彩圖印刷、豐富的編注與譯注,中文翻譯也極其流暢;作為一本啟蒙的藝術教育書籍,此書頗有刺激與引領讀者的功效。
薩爾茲的文筆帶有典型的美國大眾文學風格。這些文章淺顯易懂,有別於學術專論的自設門檻。文中充滿正向能量、積極樂觀,即使嘲諷幽默卻能激勵人心,結尾還不時附帶實習作業。此外,每則短文篇幅雖小,總記得引用名言錦句、引經據典,具有座右銘的形式。《如何成為藝術家》與其說是一部完整的武林秘笈,不如說是六十三塊幸運餅 (lucky cookie)。其中夾帶的字條有些你會覺得特別受用,簡直天啟,令人感到格外幸運; 有的文字則距離你的關懷有些遙遠,只能暫時先吃餅,將叮囑存參。但,誰知道你最需要的那張紙條,是否就藏在其中一塊餅當中呢?
我挺喜歡作者在「仔細聆聽腦中最瘋狂的聲音」短論裡提及,他腦中有自己的一座「雅典學院」,意味著自己心靈萬神殿湧現的聲音。萬神是個人經歷累積的各式人物,來自社會人脈,或者來自你所孺慕的文人藝術家。他們的特徵或話語在記憶裡悄然沉澱,卻在意想不到的時刻湧上心頭。此刻不妨靜心傾聽它,你在困境時得到的有力幫助,可能正出自心裡的雅典學院。薩爾茲的喻世名言,說不準也會在彼時成為你心中的關鍵迴響。
書名|如何成為藝術家
作者 | 傑瑞・薩爾茲 (Jerry Saltz)
譯者 | 吳煒聲
出版社 | 奇点出版
出版日期 | 2020.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