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交響搖擺或族民搖滾以譚盾過往訪問中的說法就是音樂的對話,並沒有以交響樂為搖滾伴奏或以搖滾樂伴交響曲的意思。12月9日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巴赫搖滾與杭藝」可以說是一場聲響的盛宴。作為是次項目的藝術總監,譚盾解釋了WE-Festival 的WE是我們,也是West and East 。並置 (juxtaposition) 向來是當代音樂其中一種十分典型的作曲手法。譚盾將這個概念安放了在整場音樂會中。
✍️加入我們「大評論家計畫」,詳情:https://www.artmap.xyz/main-page-junior-art-reviewer
古典音樂與搖滾樂各自有一套美學標準,喜愛古典音樂的人可能會覺得搖滾樂野性瘋狂嘈吵,而搖滾樂愛好者未必能接受古典的音樂的溫吞冗長。古典音樂給大眾的既有形象是循規蹈矩然而搖滾精神就是反叛。其實音樂創作從來都不循規蹈矩,或者大膽說創作的本質就是反叛。尤其是二十世紀音樂本著破舊立新的精神,以錯配、並置等手法對音樂和聲音作出不斷實驗性與挑戰。走到二十一世紀藝術音樂與流行音樂的界線變得愈來愈模糊。
| 無論是交響搖擺或族民搖滾以譚盾過往訪問中的說法就是音樂的對話。所以並沒有以交響樂為搖滾伴奏或以搖滾樂伴交響曲的意思。
杭蓋是一支來自內蒙古的搖滾樂隊,杭蓋一詞指的是大自然。其音樂類型為搖滾加上古蒙傳統樂器馬頭琴和低音呼麥。呼麥是一種蒙古歌唱獨有的唱腔,又被稱作喉音。與美聲及流行曲將喉頭向下放的唱法剛好相反,唱的時候要將喉頭往上提。發出的持續的低音同時亦能叠加上高音的旋律線。
音樂會以《前奏曲與賦格-宇宙》揭開序幕。由敲擊樂響起再引入為人熟悉的旋律,加入電子結他再過渡到極強的音樂帶出了充滿民族音樂色彩的歌曲。整場音樂會的作品都以樂器創造出屬於不同地域及環境的聲效。一如既往譚盾非常善於運用樂器或物件創造出一種特定的氛圍。觀眾可以聽到屬於大草原萬馬奔騰的馬蹄聲及呼嘯聲;屬於工業城市的重金屬聲,如拉鋸來回移動的聲響;還有直接用呔鈴作為其中一種樂器。
上半場壓軸的《四個音的交響詩: 巴赫 B-A-C-H- 》不斷重覆的三個音貫穿了整個作品,可以說是微模主義作品(Minimalism) 的極致。除了音樂本身,譚盾亦為作品創作了一個動畫,無限的音符隨著節奏及聲量作出畫面上的變化。除了影像在《帕薩卡利亞:風與鳥》一曲中加入了讓觀眾互動的二維碼,掃碼後由手機發出预先錄製好由六種樂器演奏的「鳥樂」。作曲家認為鳥是上天的翻譯,是人類與上天溝通的使者。高能量的聲效貫穿整個音樂會,譚盾與杭蓋為觀眾在喧鬧的都市中帶來了一場氣勢磅礴的大自然對話。
文 | 李綺琪
圖 | 網上圖片
譚盾WE - 音樂節」| 譚盾《巴赫搖滾與杭蓋》 | 觀賞日期
🕜 | 2023年12月9日 19:30
🚩 |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 探索更多藝術地圖 ———
YouTube| https://youtube.com/@artmap9013
資訊投稿 |editorial@artmap.com.h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