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在在 一場華麗的轉身

文/楊穎婷

圖/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設計師變身為藝術家的路如何走,有多遠?本土設計師Ranee K跟隨內在的召喚,在不斷探尋自我的過程中,選擇嘗試新的角色,漸漸淡出時裝設計的國都。她優雅而從容地完成了這場華麗的轉身及蛻變,並為自己取了新的名字——在在zai zai,「純粹感覺當下」之意。一個放晴的午後,我們相約在與她的工作室同處一棟工業大廈的3/3rds,置身於寬敞而明亮的空間中,在在打開心扉,分享她在實踐藝術家這一新身份時所經歷的種種與所感。

藝術的滋養

兩三年前,在在決定將大部分時間安排由做時裝設計轉為藝術創作。在她看來,做裳與做藝術品是與世界建立聯繫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設計師需要每天竭力去meet應接不暇的deadline,心目中亦需要有特定的觀眾和顧客,很多時候都在進行直線性思維;做藝術時,則能最大限度地沉浸在靜心創作的時刻,找到原始而專注的感覺,那種一層層揭開自身內裡、探尋自我與非我的關係時所找到的節奏感,令在在感到安心,甚至能聽到身體對她說的話。在在目前做設計的時間僅佔10%,她笑言,由於設計與藝術的面向、功能性有很大不同,如果兩者混雜進行、沒有輕重之分,「會讓自己感覺視覺失調」。如今,找尋內在的節奏感已成為在在日常生活的修為。


她用藝術去滋養自己,並用作品表達對當下社會的感受。時而滑稽搞怪,時而抒情寫意。譬如在《後后九七雜技團》(post-post 97 Circus Show)的一系列工筆畫中,在在運用馬戲團中的動物形象以及雜技表演中的高難度動作,寓意現實生活中某些社會道德觀念的扭曲、有時候人的行為與動物無別、好像在看表演般,以回應觀察到的雙非、奶粉水貨客等現象。又如陶瓷作品《接近完美球體的爆炸》(The Explosion of the Plato’s Sphere)的創作靈感來源於柏拉圖所提出的「無論如何都無法得到一個完美的圓球體」,完美只是一個象征意義,只能去盡量追求。在在將不同報刊雜誌的碎片塞入空心的陶瓷球體中進行燒窯,碎片會化為烏有,只留下灰燼,寓意著在在對香港的希望,即不同的見解、分歧都被消融,形成和諧共處的狀態。然而,在燒窯的過程中,陶瓷球體發生了爆裂,粉碎成塊,在在隨即將陶瓷碎塊鋪平放置到香港地圖上,以示對重構香港的願景,粉碎亦是新開始的象征。


作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在在的創作主題亦多與細膩的感情有關,譬如追憶。在在說,今年她某天突然憶起一件趣事,90年代有一次她坐巴士望向車窗外時,頓時生起對高樓大廈中每個普通人或家庭背後的故事的好奇心,便從巴士上隨意選了一個男人「跟蹤」,直到看著他進到旺角的一棟唐樓後才離開。如今,在在對當時跟蹤的那個人只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但是對自己當時那種有天馬行空的想法便 將其付諸實踐、自由而隨性的感覺倍生懷念。


Age of Innocence

與朋友聊天後,在在才發現,自己不是唯一有過「跟蹤」陌生人行為的人,原來很多人曾經都默默地堅持做過一些微不足道、卻對自己的成長記憶留下深深印記的事。譬如如今已50多歲的女士Marianne曾在中學時代去工廠區做暑期工時,總是安靜而膽怯地跟著一個男搭lift;又如在在的一個中學女生同學,因為看到另一個男同學習慣用左肩背包,而改變了自己的背包方式,只為能夠通過這一動作與男生建立一種只有自己內心知道的微妙關係;再如在在自己,因為看了一部講述隱世巨星Sixto Rodriguez的紀錄片《Searching for Sugar Man》,而深深著迷於 Rodriguez的經歷,當得知他會在歐洲舉辦演唱會時,在在便毫不猶豫地懷著朝聖的心態遠赴歐洲看騷,只為了能夠親眼見證真有這樣傳奇人物存在於世,能夠與Rodriguez在同一個時空中出現,對在在有著特殊而珍貴的意義。《2014給自己的情書》便是一件集合了訪問錄像、書本、畫作的多媒體作品,在在將自己以及朋友關於跟隨、尋找某個人的經歷記錄下來,只為了能後勾起每個人的記憶,因為她覺得人生中天真爛漫的感覺和時光(age of innocence)值得被紀念和保留。在在對過往的情感進行追溯時,並非是出於對現實的逃避或躲進回憶中,而是想提醒每個人反觀自己此時此刻的生活,不要為了遷就而生活,而需要喚起內在那種隨心地根據直覺做事的勇氣。



這就是在在,「生活在『在』的內在」。


她是設計師、是藝術家、是母親,她學習在各種角色中自如地轉換;

她覺得設計需要勤力、天賦、運氣、眼觀和堅持,特別是在有退路的時候,更需要發自內心地肯定和鍾意自己做的事;

她笑說自己性格中總有害羞和大膽這兩個對立面存在,但是在下定決心時便會突破內心的防線;

她沒有「選擇困難綜合征」,因為猶豫不決總是會或多或少地阻礙人到達目的地;

她酷愛旅行,無論是空間感和包容性極強的「大熔爐」紐約,還是瀰漫著在地的鄉間文化的雲南;

她相信很多事情如果暫時沒有出路,就不要竭力去想,因為事情的走向總會在某一個時刻,主動現身來找你,如同在探尋的過程中,作品就生成了。


在在的故事還在繼續,華麗轉身後,又將是一個燦爛的開始。




我是郭翠華

在香港出生成長直至中學畢業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很害羞的人

直至現在也會出現社交恐懼症


小時候我是一個很獨行沉默的小孩

樣子不標緻 有點男仔頭

沒有太多朋友


上中學的時候

認識了一些古怪又瘋癲的朋友

便開竅了


中學時候的我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少女

應該是麻麻煩煩那類型


在這段期間我愛上了一個人的時光

喜歡獨自一人看戲、逛街、搭電車

漫無目的在街上閒逛

感覺很開心很自由


一個人獨處不是沒有悶的時候

但這種悶的感覺也變得特別有趣味


過了很多年後

做了一件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想過會做的事

就是做了媽媽


看孩子慢慢長大

就好像重溫自己的童年一遍

有時候也會在不知不覺之中

尋找一些失落了的童年時光

來彌補某部分的空隙


從很久以前已經知道我是一隻貓

以前是

現在也是

只不過有些時候我忘記了









郭翠華於著名設計學府Parson School of Design主修時裝設計,期間於高級時裝品牌公司Donna Karen實習。1999年, 她在美國紐約創立了自家時裝品牌ranee_k。郭的設計相繼被多間香港及海外著名機構邀請,參與多項品牌設計及形象指導, 屢獲嘉獎,更於2004至2006年期間擔任「上海灘」旗袍總設計師。其後她於2012年修畢香港大學文化保育碩士課程, 專注於旗袍設計及歷史研究,現今正在攻讀澳洲RMIT University的Fine Art Degree。







3/3rds

地址_香港仔黃竹坑業發街6號益年工業大廈22樓D室

電話_3462 2951








多媒體作品《2014給自己的情書》。

在在的工作室。

在在。

在在正創作《後后九七雜技團》系列中的一幅畫作,取自《聖經》中巴別塔的故事,

蹲著的樣子是部分國人的典型姿勢,配上傳統的雜技動作,

表現為了生存而人踩人向上堆疊的現象。

擅於捕捉光影的在在,在訪問中隨性拍下的相。

陶瓷作品《接近完美球體的爆炸》。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