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歐頭Otto
台灣流行樂壇的金曲獎在兩岸三地一直有很高的地位與影響力,可以說是華語流行歌壇最崇高的禮讚殿堂。只是,可能很多沒人注意到,過去在金曲獎中有少數「傳統藝術類」的獎項,包括像國樂、古典音樂、歌仔戲、京劇、布袋戲等,一直像小媳婦般受到忽視。
因此從去年第25屆開始,台灣的「傳藝金曲獎」就改由文化部影音產業局委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開始走上「獨立」之路,從頒獎典禮到行銷宣傳都單獨操作,希望能脫離流行音樂的陰影,更自主的發揮傳承傳統文化藝術的底蘊。
今年第26屆的頒獎典禮在2015年8月1日於中山堂舉行,兩位主持人黃子佼、郎祖勻各自跟音樂戲劇界有所淵源,絕佳的默契更讓典禮有畫龍點睛的效果,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當晚最重要的出版類特別獎,是頒給了位於中山北路上的上揚唱片的林敏三、張碧夫婦,表彰他們對台灣音樂出版孜孜不倦地付出,以及引進國外一流唱片品牌蘊育無數樂迷的貢獻。雖然,兩人年事已高均未出席領獎,但他們的三個子女站在台上的致詞不僅令人動容,更讓人看到台灣音樂出版世代傳承的希望。
接著我要介紹三張「一片雙獎」的專輯,不是一張唱片入圍兩項,而是一張唱片「得獎」兩項,真的很不容易!第一張是以《梆笛協奏曲》聞名的台灣作曲家馬水龍的《霸王虞姬》交響組曲(金革唱片),這首六個樂章的組曲初稿完成於1991年,當時是根據曾永義教授所編的劇本,寫成說唱劇形式,於1997年基隆國際現代音樂節開幕時正式演出。
2012年再由劉鳳學教授編舞,於台灣的國家戲劇院演出舞劇版本。這裏灌錄的交響組曲版本與說唱劇、舞劇的不同,改以傳統樂器取代人聲,例如嗩吶替代原為男低音的項羽、二胡則取代原本女高音的虞姬、琵琶則扮演原先男高音的劉邦,用樂器呈現三位劇中人物的性格。評審給該片的入圍理由是:「以純熟的管弦樂配器手法,表現東方文學、戲曲、和聲韻之美,在交響樂團的聲響中,精確展現戲劇張力與文本內容。」
最後,這張唱片獲得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以及最佳創作獎(作曲)兩項大獎,也替馬水龍老師的藝術一生畫下完美句點,更令樂迷為他今年的辭世感到不勝唏噓。
接著要介紹福爾摩沙合唱團「台灣歌仔簿2想欲彈同調」,這張專輯是當評審的我,一聽就全身起雞皮疙瘩的唱片。透過混聲四部重新詮釋台灣歌調,那溫厚的合唱默契、蔡昱姍雅緻的編曲、指揮蘇慶俊的詮釋深邃詮釋,簡直就全面擄獲聽者的心。評審的入圍評語是:「融合東西素材,嚴肅與傳統,展現特殊人聲創意。」
福爾摩沙合唱團是台灣最活躍的合唱團隊之一,成立於1994年,由畢業於美國西敏合唱學院的蘇慶俊教授創團並擔任藝術總監,以推廣優質台灣合唱音樂、追求精緻化合唱藝術為其成立宗旨。本輯是他們繼2002年《台灣歌仔簿‧思想起》後,再次發行睽違已久的台語歌謠專輯,裡頭收錄有「河邊春夢」、「想欲彈同調」、「山頂的黑狗兄」與「下午的一齣戲」等膾炙人口的台語歌曲,不容走寶。
最後,此片錄音師王昭惠擒下競爭激烈的最佳錄音獎,福爾摩沙合唱團也贏得最佳詮釋獎(演唱),實至名歸。
第三張「一片雙獎」的專輯,是台灣另外一個知名的合唱團──台北室內合唱團!他們靠著《寂靜之聲》──經典聖樂合唱作品奪下最佳專輯製作人獎以及最佳詮釋獎(指揮),也讓該團靈魂人物陳雲紅老師在本屆典禮上備受矚目。評審先前寫下的入圍理由是:「演出經典聖樂合唱作品,展現人聲的神聖。呈現高水準的臺灣合唱傳統。」
台北室內合唱團創立於1992年,以前瞻眼光,專注演繹當代音樂,近年屢屢在歐洲重要國際合唱大賽中獲得優異成績,亦分別受邀於2007年「ISCM_ACL國際現代音樂節」、2008年「IFCM世界合唱音樂論壇」演唱東西方現代合唱音樂,成功站上國際舞台。
這張《寂靜之聲》收錄多首無伴奏宗教合唱曲,從中世紀幽靜脫俗的奧干農,到文藝復興極致複音,包括義大利作曲家阿雷格里名曲〈求主垂憐曲〉(Miserere),甚至當代極簡主義的聖樂,讓聽者的心靈趨歸寧靜。
最後同場加映一片「新台灣之光」的傑作,曾宇謙《薩拉沙泰名曲集》
贏得了最佳詮釋獎(演奏)。才二十歲的他已經國際獲獎無數,2009他就曾參加了薩拉沙泰(Sarasate)國際小提琴比賽,很幸運的得到首獎及薩拉沙泰作品最佳演奏獎,如今又拿下一座傳藝金曲獎錦上添花,不久後他還將在台灣搭配「俄國音樂沙皇」葛濟夫搭配上慕尼黑愛樂,聯絡袂演出兩大小提琴協奏曲,未來前途可謂不可限量。
(下篇待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