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十月 · 2019 I 新書推介



凝視的身影:37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

作者: 孫曉彤, 蕭榕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6/12


本書以四大部分收錄了37位臺灣藝術家的身影: 寓言、現世、姿態與風景,透露其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這是孫曉彤於2009年至2016年進行的寫作計畫,她熟悉華人藝術生態,文字洗鍊,凝視藝術家的書寫不但映照出創作者內在的生命線索,也反映了時代的集體想像,更讓讀者從中解讀出自己的身影。這不是一本田野調查或紀實報導,而是作者個人的寫作實驗:以藝術家的當下身影為基礎,融入書寫者主觀的觀察作為理解途徑。書中選取的藝術家為臺灣的「中生代」------出生於一九五O與一九六O年代左右的創作者。因為這個中生代藝術家成長、養成及活躍於創作的一九八O年代至當代,正好臺灣整體環境變動最激烈的歷史時期。其藝術創作適得與臺灣當代的文化徵候相互呼應。




向道德主義告別:關於當代藝術的思考

作者: 皮力

編者: 吳嘉瑄, 連雅琦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18/02


本書收錄了知名藝評家皮力自1995到2016年間的25篇評論,並按照話題分為五大類:歷史、體制、媒介、政治和日常等,是作者切入當代藝術的角度。評論中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蛻變軌跡:從碰觸禁忌挑戰社會到受寵於市場,其後因著商業化色彩而受到內外質疑,時至今日喧嘩漸息,然而中國當代藝術嶄新的能量與創意深藏於寧靜之中。字裡行間除了承載皮力犀利的批判功力,也得以感受作者對藝術的熱忱。中國藝術所處的環境複雜難解,本書的25篇評論不啻觀察藝術現象的有力嚮導。書名當中道德主義主題的樹立,乃是鑑於中國藝術過往常被視為呼喚新道德秩序的工具,如今的當代藝術卻需要對既有的道德保持警覺,破除道德主義對藝術的束縛,才能突破惡性循環。



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作者: 張亦絢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9/07


張亦絢最新作品號稱是本「從此身敗名裂的小說」,收錄其四篇文章:〈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四十三層樓〉、〈性意思史〉與〈風流韻事〉。小說中出現作者放在心裡多年的素材,也是她所在意之事。「關於性,我們都複雜,也都單純」。出版之前,張亦絢因著林奕含事件及其深厚私情,認為感到為少女而寫、為性處境而寫,有著刻不容緩的急迫性。為什麼強調「性」?作者認為許多事物都是被「性」卡住,同時有另一種相反的極端傾向:性大於一切,隨之而來的判斷即是「保守不好」、「感情不可」等副作用。張亦絢對這兩種極端有其洞見,她想克服的正是性與感情之間兩者必須擇一的方便慣性。其中的〈風流韻事〉是作者自稱最接近自己理想中小說的樣子:就是沒有樣子。讀者不妨一探究竟。




作者: 原田舞葉原田マハ

譯者: 劉子倩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9


作者原田舞葉長期任職日本各大美術館,於2012年發表藝術推理小說《畫布下的樂園》大獲好評以來,陸續推出《黑幕下的格爾尼卡》等結合史實與想像的小說作品,開拓藝術虛構文體嶄新的型態。作家及其創造出的現代角色與知名藝術家在不同的時空裡交織:一邊是拿著浮世繪欲向全球挑戰的日本畫商林忠正及其夥伴加納重吉;另一邊是嚮往日本文化,真心尋求自己獨特創作表達手法的梵谷、以及一生忠誠守護支持孤僻梵谷的弟弟西奧。小說裡虛實相映,卻以故事的邏輯串起原本不可能彼此有交集的人物與事件,並透過細膩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生動重現藝術大師與名作誕生的歷程。此種藝術小說形同另類的藝術鑑賞與藝術作品的在創作,也是作家對於梵谷的一種致敬方式。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