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劇場內的聖誕

文/韋嘉豪

作者現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英語文學研究碩士課程。



距離聖誕節個多月前,節日的燈飾、裝飾已陸續出現在各大商場、商店、商業大廈,彷彿提醒我們聖誕節快要到來,充滿濃烈的商業味道。聖誕節本是基督教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但是琳瑯滿目的禮品、美食以及多姿多采的慶祝活動已使我們忘記了它的起源。去年聖誕,本地的藝團相繼推出應節的劇目,劇場內的聖誕節又會怎麼樣?


聖誕童話舞劇

在西方社會,觀看《胡桃夾子》(The Nutcracker)是聖誕節不可或缺的活動。各地的芭蕾舞劇團,節日期間都會在大小劇院上演此舞劇。香港也不例外,此作品是香港芭蕾舞團一年一度的重點節目,上演的版本由該團的前藝術總監謝傑斐(Stephen Jefferies)於15年前改編而成。劇中的主角小女孩在平安夜經歷了一段夢一般的旅程,為聖誕添上一份童話的色彩。


據筆者的觀察,到場觀賞的小朋友都悉心裝扮,穿上漂亮的公主裙子,像是去舞會似的,可見《胡桃夾子》在他們心中是一件年度盛事。


經典改編音樂劇

香港話劇團同樣為觀眾帶來聖誕經典合家歡作品《奇幻聖誕夜》音樂劇,改編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聖誕頒歌》(Christmas Carol),帶來一個奇幻、溫馨的聖誕。故事講述孤寒財主Scrooge經過平安夜的奇遇,變成一個仁慈、慷慨的善長仁翁。狄更斯透過這故事抨擊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有錢人的自私自利,而Scrooge就是他們活生生的象徵人物。除《聖誕頒歌》外,狄更斯亦創作了二個以聖誕為主題的短篇小說《鐘聲》(The Chimes)與《爐邊的蟋蟀》(The Cricket on the Hearth),因而被稱為「聖誕之父」。


話劇團於2009年首演此劇,並獲得第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十大最受歡迎製作」,應歸功於狄更斯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以及男主角林澤群的精湛演出。無疑服裝、舞台化妝和舞台背景,也是吸引觀眾之處。在場所見,觀眾主要為一家大小及中學生;可能劇中某些內容或情節對小朋友來說太艱辛,筆者身旁年約五歲的小朋友,不斷向坐在另一旁的媽媽發問問題,原來觀看劇場演出也可以是親子教育的好時機。


筆者不滿意劇中中英夾雜的情況,對白以中文諗,而歌曲則是英語,令演出帶有強烈的翻譯味道。如能將歌詞翻譯成中文作配合,雖然當中有一定的難度,但效果定必更佳。


朝氣勃勃的音樂劇

中英劇團《夢魅雪夜》音樂劇則充滿驚喜。首先,劇本是演員集體創作的,雖然故事結構上跟《奇幻聖誕夜》有點相似,都是圍繞過去、現在與未來,但是來得更「本地」。故事講述一名速遞員在平安夜遇害身亡,被要求替代剛過世的聖誕老人送禮物。筆者認為劇中某些場景略長,如:「再遇」及「垃圾山」,可考慮縮短那些場口,令劇中的節奏更明快。另外,樂隊朱凌凌生鬼的現場演奏及演出,加上鬼馬的歌詞,更有畫龍點睛之效,感覺像置身一個小型音樂會之中。最後一幕,演員一同跳踢躂舞,將劇場內的氣氛推至最高。是次演出成功營造出一個充滿活力及正能量的聖誕。


各人對聖誕節有各樣不同的想像,劇場也是如此。




評論場次

香港芭蕾舞團《胡桃夾子》

2011年12月17日,下午2時30分,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香港話劇團《奇幻聖誕夜》

2011年12月20日,下午7時45分,香港大會堂劇院。

中英劇團《夢魅雪夜》

2011年12月30日,下午7時30分,葵青劇院演藝廳。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