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余浩民評第十七屆ifva節:亞洲新力量組入圍作品

追蹤父親的影子

秦妮和小羽都只是十五六歲的女生,可是經歷都因父親而變得不平凡。她們是三月十七日亞洲新力量放映會「孩兒的視點」中,首兩部放映短片的主角,分別由來自不丹和臺灣的女導演執導。秦妮在十六歲之際,為滿足一個聽起來十分荒誕的人口政策要求,拿著攝錄機四出尋找一位素未謀面的父親來証明血緣關係,才可申請戶籍。第二齣短片的小羽把兩人面對的情況總結得很好:「大人全都是笨蛋」。她決定如何度過十五歲的暑假時,沒有記怪父親以往種種惡行,沒有母親面對自己丈夫語言和精神暴力的懦弱,而選擇留下來照顧因交通意外行動不便的父親,表現得比大人還要成熟。五套入圍作品中,我發現大家都環繞一個扭曲的父親形象(Paternal Figure),或作主題,或作伏線,或作隠喻,把典型亞洲父親在家中的位置推到這個角色在社會上的責任。


不在的父親 Absent Paternal Figure  

先談談兩套以此作背影的 作品。兩者都不只是欠缺父親(absent father)的純粹單親家庭,所反映的更是社會問題(absent fatherly figure)。片題《An Original Photocopy of Happiness》所指的正是指一張影印本。如片中秦妮說一樣,要查出她最後在母親這頁証明上那人是否親生爸爸已不重要了。看到本來前途無限的母親在日本有了她後要擔起兩份工獨力養大自己,心底仍然是感恩的。可是面對荒謬,甚至可算歧視自己作為私生子女的政策,是否就要盲目順從,胡亂找陌生人認作親父?


最後播放由庫爾德裔的導演《Land of the Heroes》,描繪了九十年代兩伊戰爭中長大的三個孩子和他們的母親。她們要靠售賣槍械生活,除了有自己的彈藥倉庫,也有隨手拿起槍來殺雞等惹笑的情節。但背後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這是正常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成長環境嗎?還是因習慣而正常化了?整片荒涼的景色呈現多重無形的斷層——電視上只有不停播放前線士兵「節節獲勝」的新聞和侯賽因的宣傳、穿起英雄裝束要以獨裁者做榜樣、孩子們之間玩的遊戲充斥制度化的暴力 等,本當天真瀾漫的童年只有被以牙還牙的復仇心吞噬。


反常的父親 Dysfunctional Paternal Figure 

有時候會感到很迷惘詫異的,是為何在二三千年前發生的歷史仍能釀成今天的仇恨,為可在世紀前寫的經文仍舊一次又一次落入宗教「領袖」手中作詮釋,來維護種種殘殺?第三套短片基於導演在美國就學時同學所寫的劇本,描寫了一位名叫維達的黎巴嫩姑娘重演了莎樂美(Salome)和希律王(Herod)的聖經故事,為讓父母修好,放棄了去朝聖的巴士,更放棄了自己的肉身給父親。如Gehennah的片題解作地獄一樣,維達活在沒有自由的世界,只有對經文的忠貞和維護。父親對酒色的沉迷,仿如周旭薇《烏龜和眼淚》的父親每天亂丟碗碟、罵小羽媽媽是豬一樣,即使未至單親家庭,父親的出現只是一場惡夢。


這一個彷彿頗為無稽的亂倫的劇情,隨了道出家庭暴力的悲劇外,它其實與其他作品一樣,象徵一種對權威盲目追從,閹割得沒有現在或將來。這情況我想其實在中東的政治現實是尤其明顯的。


失去的父親 Lost Paternal Figure

第四套放映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短片。 來自菲律賓的導演以純真(Innocence)作片題,由小孩的角度追溯一次大屠殺(Maguindanao massacre)。一名身穿校服的男孩手上拿著藝術課的人像雕塑,走到不同地方希望完成一份關於社會的寫作。他獨自在郊外草地上創作追尋靈感時,遇到一位拿著攝影儀器和梯的男人經過。那記者提議他如要做好那篇功課,可試試換一下看的角度。男孩一步步踏上銀灰色的長梯,鏡頭也隨著他的視線俯瞰一望無際綠油油的景色。可是他從梯子下來後,四處張望也看不到那記者的影子。他後來發現仍淌著血的記者和其他屍體在草叢間的坑中躺著,凝視了一回便徐徐拾起自己仍自己在記者手中的雕塑 。片中醉人的自然風景和一堆死者屍橫遍野的對比,與那些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的鏡頭,實在使人心寒。同樣令我不安的是片中一切都異常平靜,甚至男孩本身面對一片屍體時完全沒有一點反應,依舊沒有任何表情地去上學。當中不可言喻的惡勢力,在孩子的眼中彷彿已不是新鮮事。這種去政治化後情感被抹去、一切如常的境況,與擠滿學生的傳統教室內沒有半點衝擊的環境一樣,男老師也只是關心為何學生沒有完成功課,而不是針對國家發生重大的政治慘劇作輔導。那老師和記者正正是擔起兩種相反的父親角色,在制度化的暴力下一滋一滅。


總結

不丹的導演指出她捕捉每位「疑似爸爸」的反應時,鏡頭就像一個指向他們的武器一樣;而我亦留意到他們的面對「你是我的爸爸嗎」這「指控」時,特別是最後的一名醫生,眼神都是左閃右避的十分不自在,彷彿除了感到意外之餘,還有一絲絲無名的悔疚。我想大家依存社會制度中,要麼是附和,要麼從制度中消除種種不公是責無旁貸的。五套短片中穿插威權下種種反英雄的角色,令觀眾看罷後都可反思亞洲社會上父親的形象。


傳統以來只由父親保衛家國、掙錢養家的思想,在一個男女平等的時代中已不合時。但我記起一齣卡通的標語是這樣的:「你能保護誰嗎?」無論男女,有沒有一些價值我們需要為自己的下一代堅持,為自己的原則保衛的?我們又該當上哪些人的父親,該保護哪些價值呢?





評論場次

2012年3月17日,中午12時,agnes b電影院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