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風速女王」阿格麗希八十大壽紀念黑膠



撰文:編輯部


「女王」這一稱號,除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之外,通常泛指在專業領域有超卓表現與地位、令人尊崇的女性。所以我們常會聽到「賽道女王」、「巧克力女王」、「賽道女王」、「歌劇女王」、「威士忌女王」等等稱號。


今天我們要聊「鍵盤上的風速女王」鋼琴家阿格麗希(Martha Argerich,1941年6月5日-),想當然爾這樣的稱號,說的是她雙手十指在黑白琴鍵上,疾如風、閃如電的遊走速度,傳神地描繪了她的演出風格,甚至是敢愛敢恨的性格。德國樂評人與音樂學者格爾茨形容:「阿格麗希就像是一名不失優雅風範的優秀女槍手。」


2020年為了慶賀「風速女王」阿格麗希八十大壽,DG特別推出這一套阿格麗希在旗下的蕭邦錄音全集,分別推出5LP跟5CD版本,後者還附有一張藍光光碟,全部錄音還以24位元高解析度重新後製,誠意十足。蕭邦一直是阿格麗希演出曲目與藝術成就的重心,她自己曾經說過:「當我有一陣子沒有彈奏蕭邦,就會覺得自己不像個鋼琴家。」


接著我們就來看這五張,象徵阿格麗希自省心境的蕭邦黑膠音樂內容。


Disc 1收錄蕭邦的「第二、三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二、三號詼諧曲」,還有一首精彩的「升F大調船歌」。Disc 2主要收錄蕭邦的「前奏曲」、多首「波蘭舞曲」、以及三首「馬祖卡舞曲(第36-38號)」,能充分感受到「風速女王」的辛辣節奏感。

Disc 3收錄蕭邦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G小調大提琴奏鳴曲」(2000年在京都的新錄音)還有「為大提琴與鋼琴而寫的序奏與華麗的波蘭舞曲」。「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則收錄在Disc 4。Disc 5收錄蕭邦的「第一號敘事曲」、「第四號練習曲」、「馬祖卡舞曲與夜曲」,以及早在1967年她26歲時在柏林灌錄的蕭邦「第三號鋼琴奏鳴曲」。


一張張黑膠音樂流瀉,彷彿在風速女王十指穿梭舞動下,我們走過時空感受到阿格麗希從年輕到華髮,手中音符的千變化萬婀娜多姿,也象徵著一個時代鋼琴美學的收納。


回頭複習阿格麗希的成名經過,她1941年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八歲就登台演出莫札特。1955年跟家人移居歐洲,在奧地利師從「鋼琴怪傑」弗里德里希・古爾達(Friedrich Gulda),也是影響她一生最深的老師。


1957年16歲的她寫下了生命中的第一段傳奇,她在三周內,連續贏得了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以及布梭尼國際鋼琴比賽兩個大獎。換句話說,就是音樂事業有了一飛沖天的好時機,但是阿格麗希卻選擇離開舞台、離開鋼琴三年,心中盤算去當秘書或是醫生(不知道她心中想什麼?)。


後來在貴人協助下,她才重返樂壇,並在不久後的1965年在寫傳奇!24歲的她贏得第七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首獎得主,再度獲得世界樂壇的注意。這段傳奇再起,你可以在Laserlight找到蕭邦大賽的實況錄音。


在樂壇上這些年,阿格麗希除了自己發光發熱,也戮力提攜後進。知名鋼琴家波哥雷里奇( Ivo Pogorelić)當時就是因為1980年蕭邦鋼琴大賽第三輪,阿格麗希當評審時為了力挺他而退席,才讓樂壇認識這位新秀。


阿格麗希也是科莫湖國際鋼琴學院( International Piano Academy Lake Como)的主席,每年她會舉辦盧加諾音樂節(Lugano Festival)跟許多樂壇新秀合作演出並由EMI發行錄音。1996年阿格麗希更在日本別府(Beppu),擔任「阿格麗希音樂節與大師班」(Argerich Music Festival and Encounter)的總監。


最後就來聊聊阿格麗希的情史,跟她的演出一樣精彩。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作曲家暨指揮家陳亮聲(Robert Chen),並生下一個女兒小提琴家Lyda Chen-Argerich,這段婚姻1964年結束。1969到1973她跟知名瑞士指揮杜特華(Charles Dutoit)維繫第二段婚姻關係,兩人生下女兒Annie Dutoit,期間阿格麗希也不輟地錄音與演出。1970年代她的第三段婚姻跟同為鋼琴家的柯瓦塞維契(Stephen Kovacevich)結連理,也生下阿格麗希的第三個女兒Stéphanie,兩人於婚姻期間共同的錄音不多,但是之後仍維持友好關係,經常一起演出。


Comments


bottom of page